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翻译

为你送行没赶上相见,黄昏中独自一人愁绪万千。
久久地徘徊在江边,你的去处已经茫茫一片。
看不见路过的樊城邓县,只有白云融入汝水飘上嵩山。
你乘的蒲轮安车越走越远,我伫立石径枉自迁延。

注释

绪:《全唐诗》校:“一作余。
楚词曰:眇眇兮愁予。
余、予,唐韵并有上声。
或改绪,非。

空:《全唐诗》校:“一作久。
”迷处所:宋玉《高唐赋》:“风止雨霁,云无处所。

樊邓:指樊城和邓州。
按,唐襄州有邓城县,即古樊城。
唐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
嵩汝:指嵩山、汝水。
蒲轮:古时征聘贤士时用蒲草裹车轮,使不震动。
延伫:延颈伫望。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表达了送别时的孤独愁绪和深远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送别时的孤独和愁绪之情,日暮加深了这种感觉。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描述了江水上的船只渐行渐远,与亲友的距离越来越远,天际处迷离,不知对方何时能到达目的地。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这两句描绘了一路经过城镇和崎岖山川的地理环境,嵩汝是指嵩山和汝河,都是古代的名胜之地,这里用来形容道路的遥远与艰险。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蒲轮即船只推进的工具,此处形容离别之人逐渐远去,而自己则留在原地,无端地站在石头小道上发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送别时的孤独与深沉的情感,以及对远方行者不尽的思念。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送陈七赴西军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

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形式: 古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形式: 排律 押[养]韵

宴包二融宅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

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

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