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江陵沙市楚楼

徙倚阑干日未斜,四围不著一山遮。

浪花滚滚翻春雪,烟树霏霏夹暮霞。

壮丽中居荆楚会,风流元向蜀吴誇。

楼头恰称元龙卧,切勿轻嗤作酒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我在栏杆边徘徊直到夕阳西下,四周没有一座山能遮挡视线。
江面浪花翻滚如同春雪,烟雾缭绕的树木夹杂着傍晚的晚霞。
这座壮丽的建筑位于荆楚之地,一直以来都以风流名扬蜀吴。
楼阁之上正适合像陈元龙那样高卧,切勿轻易嘲笑它是酒家。

注释

徙倚:徘徊。
阑干:栏杆。
日未斜:夕阳西下。
不著:没有。
一山:一座山。
浪花滚滚:江面波涛汹涌。
翻春雪:如春雪般翻滚。
烟树霏霏:烟雾缭绕的树木。
夹暮霞:夹杂着晚霞。
壮丽中居:在壮丽之中。
荆楚会:荆楚之地。
风流元向:一直以来都以。
蜀吴誇:蜀吴闻名。
楼头:楼阁之上。
元龙卧:像陈元龙那样高卧。
切勿:切记不要。
轻嗤:轻易嘲笑。
作酒家:作为酒家。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景画卷。首句"徙倚阑干日未斜,四围不著一山遮"中的“徙倚”表明诗人站在高处远眺,而“日未斜”则暗示了时间是在黄昏时分,阳光柔和。四周没有被山峦所遮挡,这里可能是指江陵沙市的开阔地带。

接着"浪花滚滚翻春雪,烟树霏霏夹暮霞"中,“浪花”与“春雪”相比衬,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波涛汹涌之景。春日的雪似浪花,这种意象既新颖又美丽。而“烟树霏霏”则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诗人捕捉到了暮色中烟雾缭绕的美。

第三句"壮丽中居荆楚会,风流元向蜀吴誇"表明诗人所处之地正是历史上著名的荆楚之交,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英雄豪杰的事迹。"风流元向"可能指的是某种文化或精神的传承,而“蜀吴誇”则是对历史上的蜀、吴两国风貌的赞美。

最后一句"楼头恰称元龙卧,切勿轻嗤作酒家"中,“楼头恰称元龙卧”可能是在比喻某种宏伟的建筑物象征着权力或力量,而“切勿轻嗤作酒家”则在提醒读者,这样非凡的地方不应被轻视,成为普通的饮酒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登西楼题柱

分弓来戍岭南州,勋镜尘生雪满头。

愿进愚言宜简易,颇哀老子得遨游。

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

衙散吏归冰样静,一庭落叶和晴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登妙高台

占得湘中地最高,山川端欲助人豪。

萍蓬江海通吴会,兰芷汀洲带楚骚。

人住翠微藏夕霭,水连碧落见秋毫。

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登岘山用刘清叔韵

向来碑在所,今见下牛羊。

魂逐江山老,名流史传香。

吴谋千载伟,晋事一丘荒。

不用凭高看,中原尚鹿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登定王台(其二)

羽旄钟鼓旧曾游,沟叶宫花迹尚留。

耆老遗开秦雍土,登临伟观楚湘州。

月明故国存千祀,木落空山又一秋。

极目长天诗不尽,西风吹雁使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