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死关侍者老千峰,苦行年深有病容。
见我橐中衣未制,亲携刀尺与裁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和尚在艰苦修行多年后,面容显得苍老病弱。他见到诗人携带未完成的衣物,便亲自拿起剪刀和布尺,为诗人裁剪缝制衣服。通过这一场景,展现了僧侣对旅人无私的帮助与关怀,体现了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刻画了人物形象,也传达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宗教情感,展现了清末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互助与善良的珍视。
不详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此生已信付寒灰,物外惊疑何处来?
自是禅心死未尽,尚留俗相与人猜。
望去山腰一缕烟,到来钟梵肃诸天。
道人已习头陀行,为乞蓑衣与种田。
朝搥钟磬礼袈裟,惭愧男儿始出家!
胡跪阶前求剃草,可能选佛似丹霞?
招寻有伴入松关,我自栖山尔自还。
别后望云无过念,团瓢只在数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