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读书乐(其三)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床前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形式: 古风

翻译

昨晚庭院中落叶沙沙作响,篱笆边的豆花开放,蟋蟀在鸣叫。
不知不觉间秋天的气息充满树林,万籁俱寂,只有清冷的虚空。
床前幸好有一盏小灯,趁着这夜晚读书,效率加倍。
读书的乐趣无比欢畅,起身赏月,霜天高洁。

注释

昨夜:指过去的某个晚上。
庭前:庭院之中。
叶有声:落叶发出声音。
篱豆花:篱笆旁的豆科植物花朵。
蟋蟀鸣:蟋蟀的叫声。
商意:秋天的凉意。
林薄:树林中的薄雾或微风。
萧然:寂静、空旷的样子。
万籁涵虚清:万物的声音融入到空旷的寂静中。
床前:床边。
短檠:小型的油灯或烛台。
读书功更倍:读书更加有效率。
读书之乐:读书的乐趣。
乐陶陶:非常快乐。
起弄:起身欣赏。
明月霜天:明亮的月光和寒冷的霜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读书的乐趣和宁静氛围。诗人通过写庭前落叶沙沙作响,篱笆边的豆花盛开,蟋蟀鸣叫,营造出秋夜的清凉与寂静。他感受到商业气息渐浓,但内心却沉浸在书海中,享受着万籁俱寂的宁谧。床前的小小油灯(短檠)成为陪伴,使得读书的时光更加宝贵,读书带来的快乐更是加倍。最后,诗人兴致勃勃地起身,欣赏着明亮的月色和霜天,将读书的乐趣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整首诗以四时读书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翁森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情趣。

收录诗词(29)

翁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时读书乐(其一)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形式: 古风

次古堂岁寒杂书韵

清新如修竹,月露洗琅玕。

爱之不能舍,一月三四看。

伊人伟识量,文字馀波澜。

出处早见几,在汉申屠蟠。

风雨江村暮,门掩清灯寒。

所抱寸心在,千载重不刊。

满前炽子孙,已足遗以安。

会当骖白鹿,华顶炼还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吴烈女

士习与世换,一堕不自持。

宁如二女子,至性不自移。

人之能为人,所惧大节亏。

吾父死汝手,吾身岂汝随。

匪云随我节,义合同其归。

空山雨流血,白日寒无辉。

女子有是哉,道旁为嗟咨。

北风飒万类,始见青松姿。

有女焯其行,发潜可无诗。

死其身不顾,身后遑所知。

伤心复伤心,风味日以漓。

寄语读书者,曷不愧于斯。

形式: 古风

采桑

采桑子,采桑子。

朝去采桑日已曙,暮去采桑云欲雨。

桑叶郁茂寒露眉,桑枝屈曲勾破衣。

大妇年年忧蚕饥,小妇忙忙催叶归。

东邻女,对西乡,道蚕眠起较迟早。

已觉官吏促早缲,新丝二月已卖了。

卖了新丝更栽桑,桑栽还似去年长,岂知城中花囿花压墙。

朱楼旭日映红妆,不识桑树有罗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