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怪石

家有粗险石,植之疏竹轩。

人皆喜寻玩,吾独思弃捐。

以其无所用,晓夕空崭然。

砧础则甲斮,砥砚乃枯顽。

于缴不可碆,以碑不可镌。

凡此六用无一取,令人争免长物观。

谁知兹石本灵怪,忽从梦中至吾前。

初来若奇鬼,肩股何孱颜。

渐闻䃔䃧声,久乃辨其言。

云:「我石之精,愤子辱我欲一宣。

天地之生我,族类广且蕃。

子向所称用者六,星罗雹布盈溪山。

伤残破碎为世役,虽有小用乌足贤。

如我之徒亦甚寡,往往挂名经史间。

居海岱者充禹贡,雅与铅松相差肩。

处魏榆者白昼语,意欲警惧骄君悛。

或在骊山拒强秦,万牛汗喘力莫牵。

或从扬州感卢老,代我问答多雄篇。

子今我得岂无益,震霆凛霜我不迁。

雕不加文磨不莹,子盍节概如我坚。

以是赠子岂不伟,何必责我区区焉。

」吾闻石言愧且谢,丑状歘去不可攀。

骇然觉坐想其语,勉书此诗席之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的对话,诗人与一块自称为“灵怪”的石头进行交流。这块石头原本被视作无用之物,但它却有着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通过这种幻想性的设定,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世界中人们只重视实用价值的反思。

在诗中,这块石头以其六种无法为世间所用的形式——砧、砥、砚、碆、镌和长物观自豪,它们虽然不被世人所用,但它们各有千秋,甚至能影响历史。通过石头的叙述,诗人展现了自然界中事物的多样性与独特价值。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如“肩股何孱颜”形容石头初来时奇异的模样,“星罗雹布盈溪山”则描绘了石头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同时,诗中还穿插着历史事件和文学典故,如“居海岱者充禹贡”、“处魏榆者白昼语”等,这些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巧妙融入。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界和人文精神深刻理解的独特视角。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题西湖楼

少年过了未衰颜,正在悲欢季孟间。

细雨溟濛湖上寺,东风摇荡酒中山。

千金用尽终须老,百计寻思不似闲。

醉里下楼知早晚,喧喧扶路笑歌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双竹堂壁

江上樯竿一百尺,山中楼台十二重。

山僧楼上望江上,遥指樯竿笑杀侬。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风水洞闻二禽

林外一声青竹笋,坐间半醉白头翁。

春山最好不归去,惭愧春禽解劝侬。

形式: 七言绝句

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

立著巫娥多少时,安排云雨待清词。

酒酣鲁叟频相忆,曲罢周郎尚不知。

海鹞无踪飞过速,云龙有报发来迟。

从今莫入寻春会,为欠梅花一首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