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六)玉女捣衣石

幽石称捣衣,捣衣人不见。

云缨白飘飖,岩树长葱茜。

犹应寒夜中,山月来铺练。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翻译

在幽深的石头上洗衣裳,洗衣的人却看不见。
白色的云纹衣带随风飘摇,岩石上的树木常青翠繁茂。
想必在寒冷的夜晚,山间的月光如铺开的白练照耀。

注释

幽石:深藏于山中的石头。
捣衣:古代妇女洗衣时用棒槌敲打衣物。
不见:看不见洗衣的人。
云缨:像云彩般的白色衣带。
飘飖:随风飘动的样子。
岩树:生长在岩石上的树。
葱茜:形容树木青翠繁茂。
犹应:似乎还应该。
寒夜:冰冷的夜晚。
铺练:如同铺开洁白的布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诗人以"幽石称捣衣"起笔,暗示了捣衣石的隐秘位置和古老传统,但捣衣的人并未直接出现,增添了想象空间。"云缨白飘飖"形象地描绘了捣衣时衣物在空中翻飞的样子,如同白色的云彩在山间飘荡,富有动态感。"岩树长葱茜"则通过绿色的树木与之对比,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清冷与宁静。

"犹应寒夜中"一句,将时间设定在深夜,暗示了捣衣人的辛勤劳作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最后,"山月来铺练"更是妙笔生花,赋予了月光以动态,仿佛是山月亲自为捣衣石铺上了一层洁白的练帛,增添了诗意的浪漫和神秘色彩。

整体来看,梅尧臣的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通过描绘捣衣石、云彩、树木和月光,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有情感的氛围,展现了嵩山夜晚的独特景象,以及捣衣人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四)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中峰

税驾绿岩前,攀萝不知倦。

人从树杪来,路向云端转。

忽觉在烟霓,回看峰岭变。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同次道游相国寺买得翠玉罂一枚

古寺老柏下,叟货翠玉罂。

兽足面以立,瓜腹肩而平。

虚能一勺容,色与蓝水并。

我独何为者,忽见目以惊。

家无半钟畜,不吝百金轻。

都人莫识宝,白日双眼盲。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同江邻几龚辅之陈和叔登吹台有感

在昔梁惠王,筑台聚歌吹。

笙箫无复闻,黄土化珠翠。

当时秦兵强,今亦归厚地。

我与诸贤良,举酒莫言醉。

曾谁问孟轲,空自有仁义。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同诸韩饮曼叔家

富贵丰盘餐,日可侑清角。

不与贤者俱,饱食何所学。

吾友虽日贫,邀赏不辞数。

质衣为酒肴,出论轻管乐。

其馔精且甘,刀几孰亲握。

是时予苦眩,引去意颇确。

羸马雪中归,醉醒谁复较。

形式: 古风 押[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