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圣主重兵权,分符属大贤。

中军仍执政,丞相复巡边。

翕习戎装动,张皇庙略宣。

朝荣承睿札,野饯转行旃。

亭障东缘海,沙场北际天。

春冬见岩雪,朝夕候烽烟。

已勒封山记,犹闻遣戍篇。

五营将月合,八阵与云连。

经略图方远,怀柔道更全。

归来画麟阁,蔼蔼武功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圣明君主重视军事权力,符节授予能人贤士。
中央军队继续掌管政务,丞相又巡视边疆。
士兵们穿戴整齐,庙堂策略被广泛宣传。
朝廷荣耀接受明智的命令,野外送别时也传递着行令旗。
边防亭障东至海边,战场北至天际。
无论春冬都能见到山岩上的积雪,日夜警惕烽火报警。
已刻下封山的记录,还听到征戍的篇章。
五个军营按月集结,八阵法与云彩相连。
战略规划深远,怀柔政策更加完备。
凯旋归来,他们的功绩将被绘于麟阁,留下显赫的武功传说。

注释

重兵权:重视军事权力。
分符:授予符节,象征权力。
大贤:能人贤士。
执政:掌管政务。
巡边:巡视边疆。
翕习:整齐。
庙略:庙堂策略。
睿札:明智的命令。
野饯:野外送别。
沙场:战场。
烽烟:报警的烽火。
封山:封存记录。
遣戍:征戍。
月合:按月集结。
云连:与云彩相连,形容阵容壮观。
经略:战略规划。
怀柔:怀柔政策,以和平手段安抚。
麟阁:古代宫殿中的画廊,用于表彰功臣。
武功:指战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官张说被派遣巡视边疆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军事与政治情况。诗中的语言雄浑、意境辽阔,展示了作者席豫的才华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圣主重兵权,分符属大贤" 一句表明皇帝对军事的高度重视,并将重要的军权委托给有能力的大臣。"中军仍执政,丞相复巡边" 则进一步强调了中央政府和最高行政长官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巡视。

"翕习戎装动,张皇庙略宣" 描述的是军队训练和祭祀活动,这些都是为了展示国力的重要手段。"朝荣承睿札,野饯转行旃" 则是对官员在边疆地区执行任务时的荣耀与忙碌生活的描写。

接下来的几句 "亭障东缘海,沙场北际天。春冬见岩雪,朝夕候烽烟" 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和军人们在不同季节对敌情的警觉与监视。

"已勒封山记,犹闻遣戍篇" 表达了一种历史感和传统的延续。"五营将月合,八阵与云连" 则是对军队编制和战略布局的描绘,显示了作者对于军事组织的了解。

"经略图方远,怀柔道更全" 表明了军事行动与和平政策相结合的重要性。最后 "归来画麟阁,蔼蔼武功传" 是对张说巡边任务完成后返回并记录其英勇战绩的描写。

整首诗通过对场景、人物活动和历史背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唐代特有的政治军事氛围,同时也反映出席豫作为臣子的忠诚与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7)

席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周昌州刺史席固七世孙。长安年间,应试学兼流略、词擅文场科,考中上等,因父丧没有出仕。太极元年(712年)又考中手笔俊拔科。补授襄邑尉。开元二年(714年)考中贤良方正科,任阳翟尉。因观察使推荐迁任监察御史,出任乐寿令。后官授大理丞,升任考功员外郎,进退人才公正。又任中书舍人。开元二十年(732年)出任郑州刺史。次年(733年)经过韩休举荐召入朝廷任吏部侍郎。天宝六年(747年),进位礼部尚书,多次封至襄阳县子。天宝七年(748年)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 字:建侯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680年-748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

鸣銮初幸代,旋盖欲横汾。

山尽千旗出,郊平五校分。

前林已暄景,后壑尚寒氛。

风送箫韶曲,花铺黼黻文。

盐梅推上宰,礼乐统中军。

献赋纡天札,飘飖飞白云。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南山四皓德,东海二疏名。

功遂知身退,心微觉道成。

霓裳明主赐,鹤驾列仙迎。

诏饯出中野,朋欢留上京。

灞桥春水溢,稽岭白云生。

此去三千里,那堪长别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蒲津迎驾

回銮下蒲坂,飞旆指秦京。

雒上黄云送,关中紫气迎。

霞朝看马色,月晓听鸡鸣。

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

省方知化洽,察俗觉时清。

天下长无事,空馀襟带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赋得竹箭有筠

共爱东南美,青青叹有筠。

贞姿众木异,秀色四时均。

枝叶当无改,风霜岂惮频。

虚心如待物,劲节自留春。

鲜润期栖凤,婵娟可并人。

可怜初箨卷,粉泽更宜新。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