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江

嶓冢去年寻漾水,襄阳今日渡江濆。

山遥远树才成点,浦静沈碑欲辨文。

万里朝宗诚可羡,百川流入渺难分。

鲵鲸归穴东溟溢,又作波涛随伍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去年在嶓冢山寻找漾水源头,如今又在襄阳渡过长江岸边。
远望山中树木渐渐成为小点,江边平静沉下的石碑试图分辨其上的文字。
万里之遥的河流汇聚令人羡慕,众多河流汇入汪洋难以区分。
大鱼归巢东海满溢,再次掀起波浪伴随伍子胥。

注释

嶓冢:山名,指嶓冢山,位于今陕西汉中市宁强县。
漾水:水名,即今汉江上游之一段。
襄阳:地名,位于湖北省,此处指襄阳古城。
江濆:江边,这里特指长江岸边。
远树:远处的树木。
点:此处形容树木因距离远而看起来很小。
浦:水边,岸边。
沈碑:沉入水中的石碑。
辨文:辨别碑文。
朝宗:比喻众流归海,也指诸侯朝见天子。
诚:确实,实在。
羡:羡慕。
百川:泛指众多河流。
渺难分:广阔而难以区分。
鲵鲸:大鱼,此处比喻有势力的人物或巨大的力量。
归穴:返回巢穴,比喻退隐或归乡。
东溟:东海。
溢:满溢,此指海水涨满。
伍员: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此句借伍子胥典故言大鱼随波逐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深远的情怀与历史的沉思。诗中“嶓冢去年寻漾水”与“襄阳今日渡江濆”两句,勾勒出诗人行迹的广阔与时间的流转,展示了一种旅行中的感性体验。

“山遥远树才成点”一句,以宏大的景象描绘了山林之遥远,树木在视野中仅如一点,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开阔。紧接着“浦静沈碑欲辨文”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关注和探究,表现了他对于过去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万里朝宗诚可羡,百川流入渺难分”两句,表达了对英雄事业的怀念以及对广阔河山不可分割的赞美。这里的“万里朝宗”指的是古代帝王或英雄人物的辉煌成就,而“百川流入渺难分”则强调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深刻融合,增添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

最后两句“鲵鲸归穴东溟溢, 又作波涛随伍员”,通过对水生生物归宿和江水波涛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顺应以及对历史人物伍员(伍子胥)的怀念。伍员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其忠诚和才华闻名于世,诗人在此处提及,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理想与忠贞不渝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历史文化的深刻触摸,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宽广的视野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游三寺回呈上府主严司空时因寻寺道出当阳县奉命覆视县囚牵于游行不暇详究故以诗自诮尔

谢公恣纵颠狂掾,触处闲行许自由。

举板支颐对山色,当筵吹帽落台头。

贪缘稽首他方佛,无暇精心满县囚。

莫责寻常吐茵吏,书囊赤白报君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湘南登临湘楼

高处望潇湘,花时万井香。

雨馀怜日嫩,岁闰觉春长。

霞刹分危榜,烟波透远光。

情知楼上好,不是仲宣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莫愁私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

火凤有凰求不得,春莺无伴啭空长。

急挥舞破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

死恨相如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缘路

总是玲珑竹,兼藏浅漫溪。

沙平深见底,石乱不成泥。

烟火遥村落,桑麻隔稻畦。

此中如有问,甘被到头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