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十八首(其十一)

帘轴花阴晚日趖,纤纤蹙损远山螺。

个人归计太腾挪。

莫待柳绵吹作雪,可怜桃叶去随波。

无情无绪奈春何。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沙十八首(其十一)》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帘轴花阴晚日趖”,开篇以“帘轴”引出画面,暗示着室内与室外的界限,而“花阴”则点明了季节为春,晚日的出现又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时间的流逝感。这一句描绘了春日傍晚,窗帘轻轻摇曳,花影斑驳,夕阳西下,光线逐渐柔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纤纤蹙损远山螺”,进一步将视线拉远,描绘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如同女子蹙起的眉毛,形象地表现了远山的轮廓和层次感。这里的“蹙损”二字,不仅写出了远山的形态,也暗含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牵挂。

“个人归计太腾挪”,转而抒发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里的“个人”既可指诗人自己,也可泛指所有漂泊在外的人。归家的计划总是被各种因素所牵扯,无法实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莫待柳绵吹作雪,可怜桃叶去随波。”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柳絮比作雪花,桃叶比作随波逐流的物体,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无奈。柳絮随风飘散,如同雪花般轻盈,却终将落地;桃叶随水流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无情无绪奈春何”,最后以问句收尾,表达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勃勃,却也让人感到无尽的忧愁与无奈,似乎春天的到来,只是加重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十八首(其十二)

藕叶风多四面吹,素馨香重两鬟垂。

簟纹如水漾罘罳。

道是日长偏易晚,不曾午睡又难支。

可能消受夜凉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八首(其十三)

新月娟娟孕绮霞,征鸿贴贴下平沙。

已凉天气好思家。

怅望银河空渡鹊,厌听金井乱啼鸦。

梦魂寻不到天涯。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八首(其十四)

又是同云酿雪天,猧儿嫌冷唤愁眠。

为郎憔悴有谁怜。

檀板倦翻金缕曲,绣衾虚费水沈烟。

不应忘了过新年。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八首(其十五)

荇带牵风作晚凉,柳丝拖水湿斜阳。

平林漠漠远烟黄。

双桨送人何处去,最无情上棹船郎。

儿家不合近横塘。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