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金线柳》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金线柳的美丽与生机。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将金线柳的形态、色泽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句“朱颗累累细贯珠”,以“朱颗”比喻金线柳的果实,形象地描绘出果实密集、色彩鲜艳的情景,如同串串珍珠般点缀于枝头,既展现了果实的丰富与美丽,也暗示了金线柳的繁盛生命力。
接着,“青条总翠缀流苏”一句,通过“青条”和“翠”字,强调了金线柳枝条的青绿与生机勃勃,而“流苏”一词则赋予了枝条以动态感,仿佛流动的翠绿丝带,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轻笼软玉珊瑚把”一句,运用“轻笼”二字,描绘了金线柳果实轻轻覆盖在枝条上的柔和姿态,如同轻盈的玉珊瑚,既表现了果实的质感,又营造了一种温婉的氛围。
“旖旎丝鞭士女图”则将金线柳与人物活动联系起来,通过“旖旎”形容其美丽动人,仿佛一幅描绘士女游春的画卷,展现了金线柳在人们生活中的美好映衬作用。
“千里赠行分陌柳”一句,借用了“千里送别”的典故,表达了金线柳作为送别之物的寓意,寄托了离别时的深情与祝福。
“五纹添线傍宫壶”则可能是指金线柳的果实或枝条上特有的五彩纹理,增添了一抹宫廷的华贵气息,同时也暗示了金线柳在特定场合的珍贵地位。
最后,“从君攀折无须惜,斗草儿童满路隅”两句,表达了对金线柳的欣赏与喜爱之情,即使攀折也不必惋惜,因为它的美丽与价值不仅在于观赏,更在于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与回忆,尤其是对于那些在路边嬉戏的孩童而言,金线柳成为了他们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体来看,《金线柳》不仅描绘了金线柳的自然之美,还融入了人文情感和社会生活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