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其二)

曾罹钩党自书名,国士知深一死轻。

有罪敢逃犹苟活,受恩不报总虚生。

山妻椎髻亲晨突,病仆扶犁事早耕。

相劝閤门勤力作,含哺鼓腹乐升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顾永年的《偶作(其二)》表达了作者对忠诚与责任的坚守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认同。首句“曾罹钩党自书名”暗示了作者曾因政治牵连而自记其名,显示出其坚韧不屈的精神。接着,“国士知深一死轻”表明作者视国家大义高于个人生死,甘愿为国捐躯。

“有罪敢逃犹苟活,受恩不报总虚生”这两句揭示了作者的道德准则,即使有罪也不逃避,而是选择坦然面对,同时强调了知恩图报的重要性,认为不报恩的人生是虚度的。

“山妻椎髻亲晨突,病仆扶犁事早耕”描绘了作者与家人共同劳作的场景,妻子清晨忙碌于炊事,病弱的仆人也坚持早起耕田,体现了家庭的勤劳和朴素生活。

最后两句“相劝阖门勤力作,含哺鼓腹乐升平”则是作者对家人的劝勉,希望全家共同努力,享受和平时期的安宁生活,表达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平凡幸福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8)

顾永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作(其三)

诛求岂必尽吹毛,名教如何置我曹。

一死许人忘母在,九重无路觉天高。

丝丝愁绪成机杼,鹿鹿心头似桔槔。

未是此身沈宦海,梦魂久已怯风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次儿栋代运北征(其一)

天子方自将,临边极西域。

一挥百万师,灭此而朝食。

转饷出关中,士不苦饥色。

我沐浩荡恩,愿竭疆场力。

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

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

四体软如绵,性命在呼吸。

官符火速催,同伴相促逼。

有儿立身旁,垂头但哭泣。

长跪前致词,此行是儿职。

巾帼且从军,须眉宁弗及。

结束弃儒冠,弓刀亲自执。

跃马去无踪,路旁心恻恻。

望眼远莫穷,吞声独归宅。

形式: 古风

次儿栋代运北征(其二)

生儿廿岁余,教养无一善。

既失阿母欢,父亦罕见面。

寒不曾暖衣,饥不曾饱饭。

虽负读书名,谁与给笔砚。

所生尚如此,何况疏与远。

儿命本来穷,父又遭谪谴。

徒步出长城,三载忘其倦。

方喜共生还,谁料复征战。

禾黍或不登,荑稗时亦荐。

乃知秋实成,不在种贵贱。

形式: 古风

次儿栋代运北征(其三)

一龄父见背,无知人所怜。

如何白头子,有母抱终天。

六旬顾复恩,尽付东流川。

堂虚不敢登,衣敝不敢牵。

苟知母已死,思归亦徒然。

哀哉欲重见,非梦即黄泉。

养儿空令老,何如早弃捐。

栋也代父行,匹马走燕然。

忘躯冒矢石,一往更无前。

惭愧我为子,反不如汝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