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姚员外见过林下

扫苔迎五马,莳药过申钟。

鹤共林僧见,云随野客逢。

入楼山隔水,滴旆露垂松。

日暮题诗去,空知雅调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清扫青苔迎接贵宾来访,栽种药材消磨至申时的钟声。
仙鹤与林中僧人一同出现,云雾伴随山野中的游客相逢。
进入楼阁只见山被水隔开,酒旗上的露珠低垂沾湿了松枝。
日落时分提笔题诗离去,只觉那高雅的诗风分外庄重。

注释

扫苔:清除台阶上的青苔。
五马:古代太守出行的车驾,这里代指贵宾。
莳药:种植药材,也指消磨时光。
申钟:古代计时的钟,申时大约为下午3点到5点。
鹤:象征高洁或仙气的鸟。
林僧:居住在山林中的僧侣。
云随:云彩仿佛随着人移动。
野客:隐居山野之人,此处指诗人自己或其他游人。
入楼:进入楼阁或高处的建筑。
山隔水:山水相隔的美景。
滴旆:酒旗,旆指旗子,滴指露水湿润。
垂松:松树上挂着露珠。
日暮:傍晚时分。
题诗:在景物上题写诗歌。
去:离开。
雅调:高雅的诗风或格调。
重:庄重,值得重视。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图。"扫苔迎五马",意指在翠绿的苔藓间整洁地安排着几匹马,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莳药过申钟"则是说香草与药材的芬芳伴随午后的钟声,彰显出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

接下来的两句"鹤共林僧见,云随野客逢",其中“鹤共林僧见”形象鲜明,描绘了鹤与隐居林中的僧侣相遇的情景;而“云随野客逢”则是说云彩伴随着过往的行人,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入楼山隔水,滴旆露垂松"一句,通过对楼台、山峦和流水之间的描写,以及雨后苔叶间滴落的露珠和低垂的松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两句"日暮题诗去,空知雅调重",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离开此地,心中仍旧回味着这次会面的和谐旋律。这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也是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柔和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人际交往中美好时光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暮秋宿友人居

招我郊居宿,开门但苦吟。

秋眠山烧尽,暮歇竹园深。

寒浦鸿相叫,风窗月欲沈。

翻嫌坐禅石,不在此松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题青龙寺纵公房

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

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

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

未隐沧洲去,时来于此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崔驸马林亭

宫花野药半相和,藤蔓参差惜不科。

纤草连门留径细,高楼出树见山多。

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更买太湖千片石,叠成云顶绿㠁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圭峰禅师

绝壑禅床底,泉分落石层。

雾交高顶草,云隐下方灯。

朝满倾心客,溪连学道僧。

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谁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