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馀霞残雪几多在,蔫香冶态犹无穷。
黄昏月下惆怅白,清明雨后寥?红。
树底草齐千片净,墙头风急数枝空。
西园此日伤心处,一曲高歌水向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残花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的留恋和伤感。首句“馀霞残雪几多在”设定了一个淡远而静谧的画面,馀霞与残雪交织出一幅春初的景象。
第二句“蔫香冶态犹无穷”则通过对蔫花(一种野生植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顽强的一面。蔫花在春天开放,香气浓郁,冶态不绝,意味着即使是在残雪未融的季节,也有生命力的绽放。
接下来的“黄昏月下惆怅白”一句,诗人通过黄昏时分的月光与惆怅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和留恋。这里的“白”字可能指的是月色,也可能是雪地未完全融化的残影。
“清明雨后寥?红”则是在描绘一个春雨过后的情景,寥落的花瓣在湿润的空气中显得更加鲜艳和珍贵。这里的“寥?”字用以形容稀疏而美丽的花瓣。
“树底草齐千片净”一句通过对草地上覆盖着的千片花瓣的描绘,再次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纯洁。草木初长,覆盖着落叶和残花,呈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墙头风急数枝空”则是在描写墙头上几枝残留的花枝在风中摇曳,显得孤单而凄凉。这里通过对风的强调,增添了一份萧瑟感,也暗示了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常。
最后,“西园此日伤心处,一曲高歌水向东”一句,则是诗人在特定的空间(西园)里,对于当下所见景象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在这种情感中,诗人选择了一曲高声歌唱,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这里的“水向东”则可能是对流水的自然规律的一种隐喻,也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勾勒,展现了一个在春天残花中感受到美好与哀伤交织的诗人内心世界。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此心兼笑野云忙,甘得贫闲味甚长。
病起乍尝新橘柚,秋深初换旧衣裳。
晴来喜鹊无穷语,雨后寒花特地香。
把钓覆棋兼举白,不离名教可颠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