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秋夜月下的洞庭湖景象,诗人通过精美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首句“洞庭湖上清秋月”即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简洁明快地引出了主题。
紧接着,“月皎湖宽万顷霜”一句,描写了月光下湖面如同广阔的白霜覆盖,通过“皎”字形容月亮,传递出一种清冷而辽阔的意境。这里的“万顷霜”则增强了画面的宏伟与静谧。
第三、四句,“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运用了比喻和对仗手法,将月亮下的水波比作玉碗中翻涌的酒液,将湖面上的微波比作金杯中的碎光。这种富丽堂皇的描述,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体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
接下来的两句,“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则描绘了一幅秋夜动物活动的画面。通过乌鹊的叫声和蛟螭的潜藏,诗人传达了秋夜的寂静与生灵的适应环境,增添了一份生动性。
最后两句,“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表达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美景的向往。这里的“瑶台”可能指代某个美好的地方或记忆,而“水晶宫殿挹琼浆”则是对理想世界的一种描绘,体现出诗人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憧憬。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幽深,通过对月下湖景与秋夜生态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情怀。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此心兼笑野云忙,甘得贫闲味甚长。
病起乍尝新橘柚,秋深初换旧衣裳。
晴来喜鹊无穷语,雨后寒花特地香。
把钓覆棋兼举白,不离名教可颠狂。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见时浓日午,别处暮钟残。
景色疑春尽,襟怀似酒阑。
两情含眷恋,一饷致辛酸。
夜静长廊下,难寻屐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