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答车玉峰

人物如君屹鼎湖,高山仰止我仪图。

讲篇损益开新式,略纪删修有定模。

目断交情殊恨阔,心涵古道若相符。

去年不客东湖上,几失人间大丈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人物如你立于鼎湖,高山仰止我心中楷模。
你的言论创新,文章增删有章法,
遥望友情深感疏远,内心遵循古道若相合。
去年未逢你于东湖,差点错过世间伟丈夫。

注释

人物:指代某个人物。
屹鼎湖:比喻地位崇高或影响力深远。
高山仰止:形容对人的敬仰如同仰望高山。
我仪图:我心中的榜样或标准。
讲篇:言论或文章。
损益:增删、改进。
新式:新颖的形式或方法。
略纪删修:简要记录并加以修改。
定模:固定的模式或法则。
目断:视线尽头,表示遥远。
交情:友情。
殊恨阔:深深遗憾距离遥远。
古道:古老的道德准则。
去年:过去的一年。
不客:未有拜访。
东湖:某个具体的地方。
大丈夫:指有大志向或品格高尚的人。

鉴赏

这首诗歌颂了一位人物的高尚品格和学识修养。"屹鼎湖"形容其气势非凡,如同屹鼎山一般巍峨,"高山仰止我仪图"则表明对方不仅外在气质如高山般令人敬仰,其内在的品德也如同法典一般,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讲篇损益开新式"指的是通过学术研究和讨论,创立新的学说或风格,而"略纪删修有定模"则说明作者在整理前人文献时,有着成竹在胸的把握,不仅保留了精华,还有所取舍,表现出一种成熟和自信。

接下来的"目断交情殊恨阔"表达了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情感牵挂,那份隔阂之痛如同目力所及的远处山川,令人心生怅惘。而"心涵古道若相符"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古代修身齐家的道德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内化,这份理解宛如心灵与之相契合。

最后两句"去年不客东湖上,几失人间大丈夫"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能相聚于东湖的遗憾,以及由此而生的感慨,仿佛有失豪杰风范。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情操。

王柏这般写法,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传递出一种深邃而又不失温婉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立斋游山不能偕次遁泽韵二首(其二)

山人真漫浪,随处得清游。

雪瀑方争势,风雷不肯柔。

诗光浮玉板,酒滟泻琼舟。

一枕斜阳里,清欢各自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立斋游山不能偕次遁泽韵二首(其一)

色动山行约,令人忆旧游。

地形虽险易,坤道自刚柔。

路绕岩头石,烟横洞口舟。

十年尘土梦,此志几时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仲夏游赤松有感

堆堆书册略抽头,决意兹行不暇筹。

雨观风台淩绝景,云峦雪瀑壮清游。

二皇群石应难觅,南涧双羊已莫求。

访我旧题无复有,姓名方愧倚人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再次前韵(其二)

月指山间颇不平,何须江上有风清。

用之不竭词虽侈,却道平分意未宏。

严子五言终耐久,隐侯千载已寒盟。

肯于明月相料理,定有清风不世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