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寻梅之约已订然不知此中梅易得否李贞伯和章虽有相寻不难之句然亦约莫之言耳故更和一章问尚文土人云昶为贞伯解围遂亦不揣和奉一章然亦不知更为约莫之言否也(其三)

江山雪冷冻欲凝,梅花万壑藏深冰。

数枝何处更江国,淡影无香亦无色。

看花须看花未开,公欲寻梅寻便得。

徒然约莫寻本难,白头烂醉空吟鞍。

李君平生亦清兴,未始归途日空暝。

公才自出人所思,那得李君真不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中的梅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严寒中的坚韧与美丽。首句“江山雪冷冻欲凝”描绘了寒冷的冬日景象,江山被冰雪覆盖,仿佛一切都被冻结。接着“梅花万壑藏深冰”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冰天雪地中的存在,它们藏匿于万壑之中,与深冰相伴,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数枝何处更江国,淡影无香亦无色”则将读者的目光聚焦于几枝梅花之上,它们远离尘嚣,静静地立于江国之间,虽然没有浓郁的香气和鲜艳的颜色,但其淡雅的影子却别有一番韵味。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接下来,“看花须看花未开”一句提醒我们欣赏花朵的最佳时刻是在它们尚未完全绽放之时,那时的花朵最为清新脱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而“公欲寻梅寻便得”则表达了寻找梅花的容易,似乎只要用心去寻找,就能轻易发现它们的存在。

“徒然约莫寻本难,白头烂醉空吟鞍”则表达了寻找梅花的不易,即使有约有寻,也可能因为环境的复杂而难以找到。这里既有对自然界的赞叹,也有对人生追求的感慨。

最后,“李君平生亦清兴,未始归途日空暝”提到李君的清高情趣,即使在归途中,也未能见到梅花,表达了对李君的惋惜之情。而“公才自出人所思,那得李君真不知”则是对诗人的自我肯定,认为自己的才华能够理解李君的心境,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李君未能真正理解梅花之美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梅花在严冬中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75)

庄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从者云此地故少梅追念旧乐怅然兴怀复和一章昶亦奉和一章以答从者(其四)

人间一理万物凝,夏虫底用多疑冰。

我曾烂赏万花国,每谓乾坤总形色。

梅花肯欲为公寻,江北江南皆可得。

指灯为火谅不难,不然枉跨城东鞍。

万紫千红总佳兴,影响前头路空暝。

高斋独坐几深思,此意我知公亦知。

形式: 古风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尚文寻梅诗比类精绝思致深远但微近相亵不可为训更和一章为老梅写怀请教亦不知老梅之怀果如此否也(其五)

草窗万物生意凝,梅花岂惮霜与冰。

平生不解作倾国,古淡只随真本色。

春风自许先群芳,岂是群芳同未得。

古今何许真赏难,风花荡满青骢鞍。

万紫千红总佳兴,老眼梅花肯孤暝。

乾坤此意君且思,物各付物谁大知。

形式: 古风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陈师召太常久稽和章以此见促昶亦以太常非久稽者以全取胜故耳故揣太常之意亦奉和一章(其六)

诗坛四野冻云凝,重兵十万屯坚冰。

梅花相遇几敌国,战酣落日天无色。

相持不胜不肯休,不是老梅禁不得。

太常先生岂和难,手持巨槊横吟鞍。

养威自待有馀兴,一鼓坐收天地暝。

诗家老将须更思,仁者无敌何人知。

形式: 古风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寻梅告劳且将移梅一章昶以移梅寻梅难易何如亦以一章奉和(其七)

折胶万里争严凝,瘦筇拄断江南冰。

寻梅约到罗浮国,瘦马疲童总难色。

先生乃谓寻颇劳,岂若移梅两相得。

移梅恐比寻更难,天机吹到春风鞍。

风光聊遣适吾兴,肯被梅花恼春暝。

有无难易何足思,乾坤礼乐先生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