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献卢员外

才下轺车即岁丰,方知盛德与天通。

清声渐出寰瀛外,喜气全归教化中。

落地遗金终日在,经年滞狱当时空。

直缘后学无功业,不虑文翁不至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刚刚下车便迎来丰收年,方知高尚品德与天相接。
清廉名声渐渐传遍四海之外,喜悦氛围完全融入教化之中。
黄金掉落地上终日无人拾取,多年积压的案件也已清理空。
只因后学者没有建立功业,不用担心像文翁那样公正的人不再出现。

注释

才下轺车:刚刚从车上下来,指官员到任。
岁丰:丰收的年景。
盛德:高尚的品德。
与天通:比喻德行高洁,似与天意相通。
清声:清廉的名声。
渐出:逐渐传播。
寰瀛外:四海之外,泛指远方。
喜气:欢喜、祥和的气氛。
教化中:在教化民众的过程中。
落地遗金:掉落在地上的金子,比喻无人贪财。
终日:整天,一直。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滞狱:拖延未决的案件。
当时空:当时被清理完毕。
直缘:只因为。
后学:后来的学习者或后辈。
无功业:没有建功立业。
不虑:不必担心。
文翁:西汉时期的名臣,以兴办教育著名,这里代指公正的官员。
不至公:不会达到公正的地步,这里反用,意为公正之人依然会出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名为《处州献卢员外》。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一个丰收的景象和对盛德天通的赞美,表达了喜悦和庆贺之情。

“才下轺车即岁丰”一句,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农事的繁荣与丰收。轺车是古代一种用来运送谷物的工具,这里指的是在收获季节使用的车辆。"方知盛德与天通"则透露出诗人对统治者或有功之人的赞誉,认为其德行高尚,与天道相合。

“清声渐出寰瀛外”一句,寰瀛指的是天地之间的广大空间,这里的"清声"可能是指农事的歌谣或者是某种庆祝的声音,从中传达出一种和谐与欢乐的情绪。"喜气全归教化中"则表明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了教育或道德教化之中。

"落地遗金终日在,经年滞狁当时空"两句,可能是在描写农民在丰收之后,对未来充满期待,而不会因暂时的困难而气馁。"落地遗金"形象地表达了物质上的富足,而"经年滞狱当时空"则是对时间流逝和困境最终会过去的信念。

最后两句“直缘后学无功业,不虑文翁不至公”,诗人通过自谦,表达了对于知识与文学成就的渴望,以及对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保持乐观的态度。"后学"通常指的是后辈或学习者,而"直缘"则可能是强调自己的立场和决心。"不虑文翁不至公"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上的追求不会因外界评价而有所改变,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道路。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德行与教化的赞美,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和期待未来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学术成就的渴望和坚持。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宁国寺

深僻孤高无四邻,白云明月自相亲。

海中日出山先晓,世上寒轻谷未春。

窗逼野溪闻唳鹤,林通村径见樵人。

此时惟有雷居士,不厌篮舆去住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对花

清晓入花如步障,恋花行步步迟迟。

含风欲绽中心朵,似火应烧外面枝。

野客须?终日醉,流莺自有隔年期。

使君坐处笙歌合,便是列仙身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归睦州中路寄侯郎中

颜巷萧条知命后,膺门感激受恩初。

却容鹤发还蜗舍,犹梦渔竿从隼旟。

新定暮云吞故国,会稽春草入贫居。

乡中自古为儒者,谁得公侯降尺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白艾原客

原上桑柘瘦,再来还见贫。

沧州几年隐,白发一茎新。

败叶平空堑,残阳满近邻。

闲言说知己,半是学禅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