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东峰亭

大贤志勋略,琢石依崔嵬。

声容问古今,文字埋草莱。

仰想驻旌戟,仍闻建亭台。

胡为积岁荒,密迩无人开。

顾鄙作吏间,探幽来此隈。

披寻忽惊喜,叹咏空徘徊。

盼睐得殊境,卑高怯冗材。

薙芜碧藓出,芟竹鲜风来。

危槛架幽谷,飞轩标胜垓。

分明见城郭,毕竟抛尘埃。

叠嶂天外展,长溪林际回。

平原淡烟境,远壑生云雷。

物象宁极已,英灵信悠哉。

凄清汎瑶瑟,放浪酣金杯。

求古外凡意,立言悲自媒。

永怀紫芝客,眺览期相陪。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大贤的功绩如同雕刻在峻峭山岩上的事迹
他们的声名和容貌被历史长河所询问,文字却深藏在田野之中
仰望他们曾驻足的地方,还能听到他们建造亭台的传说
为何这些年来荒废无闻,近在咫尺却无人问津
我作为微小的官吏,探寻幽静来到这里
翻阅资料时忽然惊喜,感叹吟咏中独自徘徊
期待能在此处发现非凡景色,但我的才情卑微又平凡
清除杂草,碧绿的苔藓显现,砍去竹子,清新的风便吹来
高高的栏杆横跨幽谷,飞檐下的轩窗标记着胜景
清晰可见城市的轮廓,最终还是离开了尘世喧嚣
层层峰峦如画卷般铺展在天边,长溪在林间曲折流淌
平原上轻烟袅袅,远处山谷中云雾翻腾雷鸣
自然景象无穷无尽,英灵们的伟大精神永存
在凄清的瑶瑟中沉浸,放纵地畅饮美酒
追求古代的超凡意境,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悲伤
永远怀念那些紫芝仙人般的隐士,期待与他们一同眺望

注释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草莱:田野,代指民间。
旌戟:古代军旗和兵器,此处指英雄遗迹。
亭台:古代建筑,常用于纪念或休闲。
积岁荒:多年荒废。
卑高:指自己的地位低微。
薙芜:除草。
飞轩:带有窗户的高大建筑物。
城郭:城市和城墙。
尘埃:世俗尘土,比喻世俗纷扰。
叠嶂:重叠的山峰。
眺览:远望,欣赏风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古迹的追寻和怀念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

“大贤志勋略,琢石依崔嵬”一句,以大贤者的高尚品格比喻山峰的巍峨雄伟,通过对古代贤人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

“声容问古今,文字埋草莱”两句,则是对过往文明的追问和哀叹,表现出诗人对于历史知识的渴望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仰想驻旌戟,仍闻建亭台”一句,通过对古代建筑的想象,再现了历史的辉煌。这里的“旌戟”指的是古代军旗和矛,常用于仪仗队伍,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

“胡为积岁荒,密迩无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被荒废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力量重新占领这些遗址的描述。

接下来的几句:“顾鄙作吏间,探幽来此隈。披寻忽惊喜,叹咏空徘徊。”则是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和情怀,对古迹进行探访时的内心体验,其中包含了对发现新旧交织之处的喜悦,以及对历史深度的沉思。

“盼睐得殊境,卑高怯冗材”一句,是诗人在自然与文化交融的独特景观中所感受到的情怀和敬畏。这里,“殊境”指的是非凡之地,而“卑高怯冗材”则表达了对这种环境中的平衡与和谐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句:“薙芜碧藓出,芟竹鲜风来。危槛架幽谷,飞轩标胜垓。”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谷自然景观图,通过对植物、竹林和建筑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分明见城郭,毕竟抛尘埃”两句,则是对古代遗迹与现代生活之间界限的明确辨识,以及对过去历史尘埃的超越。

“叠嶂天外展,长溪林际回。平原淡烟境,远壑生云雷。”这几句诗,以宏伟的山脉、蜿蜒的溪流和广阔的平原,构建了一个开阔而深邃的自然景观。

“物象宁极已,英灵信悠哉”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万物皆有其本质、天地间英杰之灵永存的哲学思考。

最后几句:“凄清汎瑶瑟,放浪酣金杯。求古外凡意,立言悲自媒。”则是诗人在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中,通过饮酒、乐器声响以及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悲凉与自我宣泄。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以及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交融。

收录诗词(1)

裴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化度藏院壁

将肉遣狼守,置骨向狗头。

自非阿罗汉,焉能免得偷。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长门怨

自闭长门经几秋,罗衣湿尽泪还流。

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题泐潭

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

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

岁华空自老,消息竟谁知。

到此轻尘虑,功名自可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赠黄蘖山僧希运

曾传达士心中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