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中道太博倅广平

行役无冬春,车马无南北。

急若机上梭,离别肠自织。

其间走声利,昼夜不能息。

晚得二友生,胸蜺吐五色。

各思强禄仕,安肯坐仰食。

一之毛遂乡,一之太伯国。

岂无颖脱才,可迈古风力。

明当隔大河,去路指斗极。

谁念平原君,能于众中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宋中道太博倅广平》,表达了对友人宋中道赴任广平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其才华和抱负的赞赏。诗中以“行役无冬春,车马无南北”描绘了友人频繁奔波劳碌的生活,暗示了他的忙碌与艰辛。接着,“急若机上梭,离别肠自织”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离别之痛如同织布机上的梭子,不断穿梭,触动心弦。

“其间走声利,昼夜不能息”揭示了官场的繁忙与追逐名利的氛围,而“晚得二友生,胸蜺吐五色”则赞美了宋中道及另一位朋友虽身处其中,但仍能保持高尚情操,犹如胸中彩虹般光彩照人。他们各有追求,一个选择仕途显达(“一之毛遂乡”),一个效仿古代贤人(“一之太伯国”),显示出他们的才华和决心。

最后两句“岂无颖脱才,可迈古风力”直接肯定了友人的杰出才能,认为他具备超越古人之风的力量。然而,“明当隔大河,去路指斗极”又预示着他们即将远隔千里,分别在即。诗人以“谁念平原君,能于众中识”表达对平原君般的慧眼识人能力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期许和对离别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寓含了对官场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宋中道郑州拜扫

酣酣道旁杏,戢戢垄上柏。

不知烟火禁,但感风露易。

开关扫墓隧,向树系车轭。

洒泪有馀悲,麒麟高几尺。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送宋中道朝陵仍于西都省亲

西出虎牢关,南瞻园庙戟。

汉殿拜衣冠,魏台严帐帟。

春风石阙冷,晓气田涂白。

早晚下朱陵,先过洛阳陌。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送宋郎中知商州

商于六百里,太守二千石。

地广任亦重,车建旗仍赤。

尝闻四老人,采芝留旧迹。

古庙藏空山,曾无汉羽翼。

其事有图画,家传多典籍。

愿君为政閒,案览知畴昔。

形式: 古风

送寿州司理张元舆

清川夜流明月光,城上有乌啼女墙。

月明不掩斗与气,鸟啼未归云点霜。

霜寒月冷古时狱,下有苔蠹之雄铓。

水方轩眉大灵智,见我西北天门傍。

自言昔有切玉宝,嗟今非后百鍊钢。

用之补履亦何益,颖脱未如锥处囊。

谁能为封华阴土,背负七星生焜煌。

君去味我书此意,莫叹淮水来汤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