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花卉图景,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芍药之口表达了对春天宠爱的感受以及与牡丹的比较。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出芍药接受春日阳光的滋润,它不羡慕其他花卉,因为它已得到了春天的宠爱,这里的“何曾”表达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既是自信也是满足。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转向对季节的提问和描述,询问麦子成熟需要多久,以及田间细雨带来的只是微弱的寒意。这里透露出春末夏初的气候特征,同时也映射出自然界的轮回和生长。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这两句则是对花卉之姿态的描写,“妒态”指的是花朵在春风中摇曳生姿,而“娇妆露欲残”则形象地表达了花朵因晨露而显得格外娇嫩,但又带有即将凋零的忧伤。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最后两句,诗人以“芙蓉”比喻自己,与芍药为伴,但心中却有着深深的怨念,因为它们之间被河流所隔开。这里的“长恨”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感慨,也可能隐含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其他情感上的隔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出一幅春日花间的独特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不详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一宿白云根,时经采麝村。
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
马立溪沙浅,人争阁道喧。
明朝弃襦罢,步步入金门。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
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
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
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
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
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
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
山立秪盈寻,高奇药圃阴。
风涛打欲碎,岩穴蛰方深。
藓点晴偏绿,蛩藏晓竞吟。
岁寒终不变,堪比古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