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芍药在春天受到宠爱,何曾羡慕过牡丹的华丽。
小麦成熟的初夏能有几天,谷雨时节也只是微微的寒意。
常常因嫉妒而风起云涌,娇艳的妆容似乎即将被露水打湿消散。
想与荷花一同洗涤纱衣,却常常遗憾地被波浪阻隔。

注释

芍药:一种春季开花的美丽花卉,常被视为富贵和美丽的象征。
承春宠:得到春天的偏爱,比喻受到特别的喜爱或恩宠。
羡:羡慕,向往。
麦秋:指小麦成熟的季节,大约在夏季,这里借指初夏时分。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降雨增多,气温温和下降。
微寒:轻微的寒冷。
妒态:嫉妒的状态或表现。
风频起:常常有风吹起,这里比喻因嫉妒而引起的风波。
娇妆:娇艳的妆容,形容花朵美丽如精心装扮的女子。
露欲残:露水似乎要打湿并损毁这美丽,暗示美好时光的短暂。
芙蓉: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浣纱:洗涤纱衣,古代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勤劳或美貌。
长恨:长久的遗憾或怨恨。
波澜:波浪,比喻障碍或分离的因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花卉图景,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芍药之口表达了对春天宠爱的感受以及与牡丹的比较。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出芍药接受春日阳光的滋润,它不羡慕其他花卉,因为它已得到了春天的宠爱,这里的“何曾”表达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既是自信也是满足。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转向对季节的提问和描述,询问麦子成熟需要多久,以及田间细雨带来的只是微弱的寒意。这里透露出春末夏初的气候特征,同时也映射出自然界的轮回和生长。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这两句则是对花卉之姿态的描写,“妒态”指的是花朵在春风中摇曳生姿,而“娇妆露欲残”则形象地表达了花朵因晨露而显得格外娇嫩,但又带有即将凋零的忧伤。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最后两句,诗人以“芙蓉”比喻自己,与芍药为伴,但心中却有着深深的怨念,因为它们之间被河流所隔开。这里的“长恨”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感慨,也可能隐含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其他情感上的隔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出一幅春日花间的独特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86)

王贞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 字:有道(875—958)
  • 号:灵溪
  • 籍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
  • 生卒年:895

相关古诗词

过商山

一宿白云根,时经采麝村。

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

马立溪沙浅,人争阁道喧。

明朝弃襦罢,步步入金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庐山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

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

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泛镜湖□□

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

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

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

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依韵和干公题庭中太湖石二首(其一)

山立秪盈寻,高奇药圃阴。

风涛打欲碎,岩穴蛰方深。

藓点晴偏绿,蛩藏晓竞吟。

岁寒终不变,堪比古人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