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为有趋庭恋,应忘道路赊。
风消荥泽冻,雨静圃田沙。
古陌人来远,遥天雁势斜。
园林新到日,春酒酌梨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和深沉的怀念之情。开篇“为有趋庭恋,应忘道路赊”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去的友人的依恋之心,以及希望能忘记归途中的艰辛与漫长。紧接着,“风消荥泽冻,雨静圃田沙”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的画面,寒风已逝,积水解冻,细雨后田野变得平静而微湿,反映出自然界的温柔与和谐。
诗人通过“古陌人来远,遥天雁势斜”表达了对远行者的心境,古老的小路似乎更加显得孤寂,而高飞的雁鸣也似乎在无尽的蓝天中拉长了它们的身影。这里的“古陌”和“遥天雁势斜”增添了一种时间与空间上的渺茫感,深化了离别的情怀。
最后,“园林新到日,春酒酌梨花”则是诗人在送别之际,邀友人在美好的春光中,于园林里享受着新鲜到来的日子,品味春日里的酒香,并与盛开的梨花共度美好时光。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情趣,更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在送别中的复杂心境。它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更是对友情深度的探讨与表达。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
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
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
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佐幕才多始拜侯,一门清贵动神州。
霜蹄晓驻秦云断,野旆晴翻郢树秋。
几处尘生随候骑,半江帆尽见分流。
大冯罢相吟诗地,莫惜频登白雪楼。
曾向雷塘寄掩扉,荀家灯火有馀辉。
关河日暮望空极,杨柳渡头人独归。
隋苑荒台风袅袅,灞陵残雨梦依依。
今年春色还相误,为我江边谢钓矶。
年来惊喜两心知,高处同攀次第枝。
人倚绣屏闲赏夜,马嘶花径醉归时。
声名本是文章得,藩阃曾劳笔砚随。
家去恩门四千里,只应从此梦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