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古养志者,遁迹于深山。
一往将终焉,岂复知岁年。
有时罹世网,如鱼脱于渊。
归来不争里,治此无竞田。
邈然云霞姿,潋滟眉睫间。
相逢共谈笑,乃在义农前。
试语宠辱事,寒灰久无烟。
紫芝出涧底,元木生岩巅。
心随麋鹿远,迹与鸥鸟闲。
我愿从之游,朝夕同悠然。
这首清代诗人李世熊的《和陶归园田(其一)》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理想。首句“自古养志者,遁迹于深山”表达了对古代隐士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嚣的敬仰。接下来,“一往将终焉,岂复知岁年”体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执着和忘却世俗岁月的决心。
“有时罹世网,如鱼脱于渊”运用比喻,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社会束缚的挣脱,如同鱼儿摆脱深水的困扰。回归田园后,“归来不争里,治此无竞田”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无争精神的向往。
“邈然云霞姿,潋滟眉睫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恬淡与超脱。与朋友“相逢共谈笑,乃在义农前”,体现出友情的纯粹和对朴素生活的享受。
“试语宠辱事,寒灰久无烟”以“寒灰”象征心如死灰,不为外界荣辱所动。诗人进一步借“紫芝出涧底,元木生岩巅”表达自己追求自然、超凡脱俗的心境。
最后,“心随麋鹿远,迹与鸥鸟闲”直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境如麋鹿般自由,行迹如鸥鸟般闲适。结尾“我愿从之游,朝夕同悠然”表达了诗人渴望追随这种理想生活,与之相伴,共享那份悠然自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隐逸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不详
士方不遇时,意气常鞅鞅。
野鹤在鸡栖,能无云际想。
羽毛正离披,九霄安得往。
君看园中蔬,静听膏雨长。
人生何不为,心定志自广。
衡门且栖迟,因风适苍莽。
急雨来石壁,飘然空外泻。
远树湿残红,徘徊莺不下。
好鸟尚惜春,孤花已报夏。
铁马从东来,阴云惨欲射。
谁向蟠溪隐,蓑笠恐不暇。
寄愁与东风,注目寒江夜。
蟋蟀复蟋蟀,听尔当窗织。
秋声从尔出,万籁又瑟瑟。
清商本无心,耳目漫相易。
塞北有佳人,玉颜不及惜。
长抱悲秋心,徘徊泪沾臆。
晚雨滴芙蓉,如见明妃泣。
年年胭脂山,负此高秋色。
霜气饱黄花,霞光醉白鸟。
山高秋复高,秋逐烟与草。
物性相因缘,谁能割昏晓。
我心同孤月,淡荡寄天表。
不夜魄常圆,无云风自扫。
秋色本自如,何劳费幽讨。
世人贵耳目,漫羡素娥皎。
蹑梯上广寒,不识门前道。
惆怅月中人,银丸弄空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