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夜坐

四十二间廊底客,不知春向柳边深。

三旬禁足持僧戒,终日看书养道心。

露草带云眠野鹿,风枝摇月唳幽禽。

一尘不到炉烟静,自向空寮续近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四十二间廊下的过客,不知道春天已深入柳林。
在整整三十天里,我遵守僧人戒律,整天读书来修养道心。
露水打湿的草丛中,野鹿伴着云朵入睡,风吹动树枝,夜晚的鸟儿鸣叫。
炉火上没有一丝灰尘,烟雾静静,我在空寂的小屋中继续低声吟诵。

注释

廊底客:廊下的过客。
春向柳边深:春天深入柳树林。
禁足:斋戒期间不能外出。
持僧戒:遵守僧人的戒律。
看书养道心:通过阅读书籍来培养道家的心境。
露草:沾有露水的草。
野鹿:野生鹿。
风枝摇月:风吹动树枝,月光摇曳。
一尘不到:毫无尘埃。
炉烟静:炉火上的烟雾宁静。
空寮:空寂的小屋。
续近吟:低声吟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夜晚静坐在僧房中的景象。开篇“四十二间廊底客,不知春向柳边深”两句,通过对廊下客人的描写和对春意浓郁的柳树深浅的无知,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氛围。接着“三旬禁足持僧戒,终日看书养道心”表达了僧人遵循佛教戒律,长时间居住在一处,不出门游走,只是阅读和修炼,以此来培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间两句“露草带云眠野鹿,风枝摇月唳幽禽”写出了僧房周围的自然景象:露水沾湿的草丛间有野鹿安然休息,大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曳,月光下传来了远处鸟儿的叫声。这些细腻的描绘,让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末尾两句“I尘不到炉烟静,自向空寮续近吟”则表达了僧房内外的一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不仅室内无尘,一点烟气都没有,连带着寺院四周也是一片安宁。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吟诵着佛经,以此来修持自己的心性。

整首诗通过对僧房夜坐景象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僧人的清贫自守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那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意境。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僧舍小泊

屏息小胡床,心魔已受降。

香留烟出户,云过雨来窗。

自许参禅观,谁能折慢幢。

山童求说偈,竹影落寒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僧舍偶成

枝头红白乱飘零,又是风光入柳汀。

自笑半生成草草,不知双鬓已星星。

贪吟为有诗磨勘,戒饮从教酒勒停。

旋学禅床诸衲子,蒙头相对一函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酷暑

动息汗流珠,无风可涤除。

炎威狱下吏,生意鼎中鱼。

席地抔冰水,扃门谢客车。

因思游宦者,曾未忆家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霉后

半日断梅雨,两山生火云。

窗明书少蠹,壁润帐多蚊。

无计清时暑,何心解世纷。

追思河朔辈,倚箑对炉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