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文殊普贤

谁人画此二菩萨,趺坐花心乘象狻。

弟子先后执盂缶,老僧槎牙森比肩。

山林修道几世劫,颜貌伟丽如开莲。

重崖宛转带林树,野水荒荡浮云天。

峨眉高处不可上,下有绝涧锢九泉。

朝阳未出白雾起,有光升天如月圆。

灵仙居中粗可识,有类白兔依清躔。

游人礼拜千万万,迤逦渐远如飞烟。

五台不到想亦尔,今之画图谁所传。

吾兄子瞻苦好异,败缯破纸收明鲜。

自从西行止得此,试与记录代一观。

形式: 古风

翻译

是谁绘制了这两尊菩萨像,坐在花蕊中央骑着象狻猊。
弟子们前后捧着盂缶,老僧们牙齿参差,肩并肩站立。
他们在山林中修行了多少世代,容貌威严如盛开的莲花。
崇山峻岭曲折环绕着树林,野外的水面辽阔,天空漂浮着云彩。
峨眉山顶无法攀登,下面有深涧封锁着九泉。
朝阳尚未升起,白雾弥漫,一道光芒升天如圆满的月亮。
神仙居住的地方隐约可见,仿佛白兔在清澈的星轨上。
游人们膜拜无数,渐渐远去,如同飘散的烟雾。
五台山未到的人想必也是如此,如今这幅画作又是谁创作的呢。
我的兄长子瞻酷爱奇异之物,收集了破旧的丝帛纸张保存这些鲜明的画面。
自从他西行归来,只得到这一幅,我试着记录下来供人观赏。

注释

菩萨:佛教中的圣者形象。
趺坐:盘腿打坐。
象狻:神话中的猛兽,此处指大象。
盂缶: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
槎牙:形容牙齿参差不齐。
世劫:佛教中指一个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周期。
开莲:形容面容美丽如莲花开放。
绝涧:深而险峻的涧谷。
朝阳:早晨的太阳。
清躔:清冷的星轨,比喻神仙居住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画文殊普贤》,描绘了一幅佛教题材的画作。诗人首先赞叹画中菩萨的生动形象,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端坐于花蕊之中,骑着象狻猊,周围弟子环绕,形态各异。画面中的老僧们排列整齐,仿佛历经多世修行,面容庄重而美丽,如同莲花般绽放。

接着,诗人描述了画中山林的深远意境,重峦叠嶂,林木葱郁,山水之间弥漫着野性和荒旷的气息。画面顶部,峨眉山峰高耸入云,难以攀登,下方则是深涧锁住九泉,增添了神秘感。日出时分,白雾缭绕,一道光芒如同满月升起,增添了神圣的氛围。

在画的中心,灵仙居所隐约可见,犹如月宫中的白兔,清静而超凡。无数游人前来礼拜,虔诚的身影渐行渐远,宛如轻烟。诗人提到自己的兄长苏轼对奇异之物情有独钟,他收藏的这幅画作尤为珍贵,如今能得以观赏,实属难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作的技艺和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艺术的欣赏之情。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

承平百事足,鸿都无不有。

策牍试篆隶,丹青写飞走。

纷然四方集,狐兔萃林薮。

何人知有益,长啸呼鹰狗。

奔逃走城邑,惊顾念糊口。

素屏开白云,称我茅檐陋。

濡毫愿挥洒,峰峦映岩窦。

巨石连地轴,飞布泻天漏。

萦山一径通,过水微桥构。

山家烟火然,远寺晨钟叩。

僧从何方来,行速午斋后。

有客呼渡船,隔水惟病叟。

听然发一笑,此处定真否。

人生初偶然,与此谁夭寿。

厄穷妄自怜,一醉辄日富。

客至亦茫然,邀我沽斗酒。

形式: 古风

肺病

肺病比不作,屈信三十年。

今年胡为尔,呀然上冲咽。

寒冰未易温,死灰谁使然。

医言无庸怪,此理环无端。

少年少戕败,今日存精坚。

假年复除害,非人岂非天。

形式: 古风

苦雨

蚕妇丝出盎,田夫麦入仓。

斯人薄福德,二事未易当。

忽作连日雨,坐使秋田荒。

出门陷涂潦,入室崩垣墙。

覆压先老稚,漂沦及牛羊。

馀粮讵能久,岁晚忧糟糠。

天灾非妄行,人事密有偿。

嗟哉竟未悟,自谓予不戕。

造祸未有害,无辜辄先伤。

箪瓢吾何忧,作诗热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范百嘉百岁昆仲挽词二首(其一)

少年何敏锐,才气伏诸生。

展卷五行下,挥毫万字倾。

百年殊未艾,一病竟无成。

谁谓从夫子,同开郁郁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