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其十)

漫漫东风来,吹此庭前樱。

累累缀葩萼,华采日鲜明。

朝阳助辉烁,好鸟亦和鸣。

起行不自得,节物伤我情。

皇天分四时,寒暑无暂停。

悠然一气耳,不与人事争。

方春感芬敷,秋复惜其零。

一年能几何,方寸不暂平。

念此自知妄,放歌遂遗形。

达人傲天壤,儿女徒咿嘤。

形式: 古风

翻译

漫长的东风吹过,吹动了庭院中的樱花。
繁花似锦,花瓣和花萼紧密相连,色彩一天比一天鲜艳。
朝阳增添光彩,好鸟也欢快地鸣叫。
起身行走却心情低落,季节变换触动了我的心绪。
大自然依照四季轮回,无论严寒酷暑都不曾停歇。
我只是随自然之气,不参与人间的是非纷争。
春天欣赏花开,秋天又感叹花落。
一年时光多么短暂,我的心境却无法平静。
想到这些,深知自己太过执着,于是放声歌唱,忘却形骸。
智者看淡天地,儿女们的悲欢只是微不足道的琐事。

注释

漫漫:形容东风漫长无尽。
东风:春季的风。
累累:形容花朵繁多。
节物:指时节变化的事物。
寒暑:指冬季和夏季。
人事:人间的事务、世事。
芬敷:花香四溢。
零:凋零。
方寸:内心,心情。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儿女:泛指世人。
咿嘤:形容儿女们的细语或悲泣声。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借助东风的吹拂,描绘庭前樱花盛开的生动场景,同时也通过“累累缀葩萼,华采日鲜明”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与活力。

在“朝阳助辉烁,好鸟亦和鸣”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春光照耀下的景色,以及伴随而来的鸟鸣声,营造出一个生动且充满生命力的画面。然而,这些美好的景象也引发了诗人的情感波动,表现在“起行不自得,节物伤我情”中,诗人在春天的美好与自己内心的情感冲突之间找不到平衡点。

接下来的“皇天分四时,寒暑无暂停”则是对自然规律的赞叹,同时也是对于时间流逝不息的一个深刻认识。诗人试图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去接受这一切,如“悠然一气耳,不与人事争”。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沉思春天的短暂和秋天的到来,以及一年四季的轮回。“方春感芬敷,秋复惜其零”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不久的人生感慨,而“一年能几何,方寸不暂平”则是对于时间有限与生命无常的一种哀叹。

最后,“念此自知妄,放歌遂遗形”中的“自知妄”表明诗人对自己情感的反省,同时也是对超越尘世烦恼的一种追求。而“达人傲天壤,儿女徒咿嘤”则是对于人与自然、生命与宇宙之间关系的一种哲学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深切感受,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春十三首(其九)

嗟余尉穷县,端坐百无虑。

幸兹岁丰穰,庶息尘埃步。

乘间策羸马,莽莽出门去。

田原亦可悦,农事蔼方布。

还家有诗书,客至具鸡黍。

勿复叹远游,人生孰非寓。

形式: 古风

感春十三首(其八)

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

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

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

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

形式: 古风

感春十三首(其七)

夜醉朝未醒,披衣步南堂。

折彼晓树花,嗅此凝露香。

好鸟鸣我林,声如韵风篁。

娟娟屋外杏,顾我如窥墙。

物色岂不好,人情独何伤。

思我二三子,各限天一方。

无鬐不可游,无羽不可翔。

耿耿千里心,箕昴互相望。

结交古所重,义合不能忘。

离别可奈何,还归举予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春十三首(其六)

今晨起何早,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兴罢复陶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