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

素书谁托。嗟鳞沈雁断,水遥山邈。

问别来、几许离愁,但只觉衣宽,不禁消薄。

岁岁年年,又岂是、春光萧索。

自无心、强陪醉笑,负他满庭花药。援琴试弹贺若。

尽清于别鹤,悲甚霜角。

怎似得、斜拥檀槽,看小品吟商,玉纤推却。

旋暖熏炉,更自炷、龙津双萼。

正怀思、又还夜永,烛花自落。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翻译

素色的信件该托付给谁?叹息中,鱼沉雁绝,水路遥远,山岭辽阔。
询问分别以来,有多少离愁,只觉得衣服宽松,无法抵挡内心的消瘦。
一年又一年,难道只是春天的景色凄凉吗?
我无心强颜欢笑,辜负了满院的花草,独自抚琴弹奏贺若之曲。
琴声比别鹤还要清冷,比寒霜的号角更添悲伤。
哪比得上你斜倚琴槽,轻吟低唱,纤手拨弄音符。
立刻点燃熏炉,再续上龙津双蕊的香料。
此刻怀想,夜晚漫长,蜡烛自行燃尽,只剩寂寞。

注释

素书:白色的信笺。
鳞沈雁断:鱼雁不通,比喻音信断绝。
水遥山邈:形容路途遥远,山水阻隔。
衣宽:形容人因思念而消瘦,衣服显得宽松。
春光萧索:形容春天景色凄凉。
贺若:可能是人名或乐曲名。
檀槽:古琴的槽,这里指琴。
玉纤:形容女子的手指如玉般洁白。
龙津双萼:可能指珍贵的香料。
夜永:长夜漫漫。
烛花:燃烧的烛芯,代指蜡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无咎的《解连环》,是一首表现对远方亲友离别之情感的作品。开篇“素书谁托”表达了诗人想要传递心意却不知如何托付的无奈和孤独。接下来的“嗟鳞沈雁断,水遥山邈”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天涯地角的离别景象。

诗中“问别来、几许离愁”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而“但只觉衣宽,不禁消薄”则通过外物变化(宽松的衣服)来暗示内心的忧伤与瘦弱。下文“岁岁年年, 又岂是、春光萧索”感慨时间流逝,春光易逝,人生易老。

“自无心、强陪醉笑,负他满庭花药”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痛中强颜欢笑,却又不能释怀的复杂情绪。接着的“援琴试弹贺若”和“尽清于别鹤,悲甚霜角”则透露出诗人通过音乐来寄托哀思,但仍然无法排遣内心的凄凉。

末尾部分,“怎似得、斜拥檀槽,看小品吟商,玉纤推却”似乎是在寻求一种忘情的方式或物件来慰藉自己,但最终还是不得解脱。最后两句“旋暖熏炉,更自炷、龙津双萼。正怀思、又还夜永,烛花自落”则是诗人在温暖的熏炉前更加深沉地陷入对亲友的怀念之中,而时间却在流逝,连同伴随的烛光都渐渐消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深。

收录诗词(173)

杨无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 字:无咎
  • 籍贯:自号逃禅老
  • 生卒年:1097~1171

相关古诗词

解蹀躞

迤逦韶华将半。桃杏匀于染。

又还撩拨、春心倍凄黯。

准拟□□狂吟,可怜无复当年,酒肠文胆。倦游览。

憔悴羞窥鸾鉴。眉端为谁敛。

可堪风雨、无情暗亭槛。

触目千点飞红,问春争得春愁,也随春减。

形式: 词牌: 解蹀躞

解蹀躞.吕倩倩吹笛

金谷楼中人在,两点眉颦绿。

叫云穿月,横吹楚山竹。

怨断忧忆因谁,坐中有客,犹记住、平阳宿。泪盈目。

百转千声相续。停杯听难足。

谩夸天海风涛旧时曲。

夜深烟惨云愁,倩君沈醉,明日看、梅梢玉。

形式: 词牌: 解蹀躞

锯解令

送人归后酒醒时,睡不稳、衾翻翠缕。

应将别泪洒西风,尽化作、断肠夜雨。卸帆浦溆。

一种恓惶两处。

寻思却是我无情,便不解、寄将梦去。

形式: 词牌: 锯解令

鹊桥仙

云容掩帐,星辉排烛,待得鹊成桥后。

匆匆相见夜将阑,更应副、家家乞巧。

经年怨别,霎时欢会,心事如何可了。

朝朝暮暮是佳期,乍可在、人间先老。

形式: 词牌: 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