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望雪

秋雨仅熟禾,冬雪不掩块。

温风搜麦根,天意欲为害。

老农强推测,妄谓春当改。

三阳已换节,六出尚茫昧。

朝看扶桑暾,夜听土囊噫。

仓场久空竭,榆枣方伐卖。

丁夫病风热,孺子作疮疥。

无知此何辜,得罪彼有在。

造物伊谁憎,亦复自无奈。

慎勿翻雪海,冻馁无疆界。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雨只让谷物成熟,冬雪无法覆盖田地。
温暖的风探寻麦苗的根部,仿佛天意要带来灾害。
老农勉强猜测,胡乱认为春天会改变一切。
尽管已是三阳改天换季,但雪花仍迷茫飘落。
早晨看太阳从东方升起,夜晚听见土地发出叹息。
仓库长久空虚,榆树枣子被砍伐售卖。
壮丁患病发热,孩童也生了疮疥。
无人知晓这无辜何在,罪过却指向他人。
造物主对谁怀恨,又似乎无可奈何。
切勿搅动积雪如海,寒冷饥饿无边无际。

注释

熟:成熟。
掩:覆盖。
搜:探寻。
害:灾害。
推测:猜测。
妄谓:胡乱认为。
三阳:指冬至后三个阳气渐盛的日子。
六出:雪花。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处。
土囊:土地。
仓场:仓库。
丁夫:壮丁。
冻馁:寒冷饥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春后望雪》,描绘了秋季丰收后却遭遇冬雪可能带来的灾害,农民对春回大地的期待与现实的困惑。诗中通过"秋雨仅熟禾,冬雪不掩块",展现了秋收的微薄和冬雪的无情,"温风搜麦根,天意欲为害"则预示着可能的农作物损失。农民试图猜测天气变化,"妄谓春当改",然而"三阳已换节,六出尚茫昧",暗示春季并未如愿到来。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社会景象,"仓场久空竭,榆枣方伐卖",反映出粮食储备的匮乏和百姓生活的艰难,"丁夫病风热,孺子作疮疥"则揭示了疾病的困扰。诗人感慨大自然的无情和人间的苦难,"造物伊谁憎,亦复自无奈",表达出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最后以警告"慎勿翻雪海,冻馁无疆界",警示人们面对可能的饥荒要谨慎应对。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生疾苦和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期盼。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春旱

旧俸存无几,生齿日益多。

敝庐虽粗完,空廪无麦禾。

首种二顷田,奈此春旱何。

谁能持只鸡,一酹邢山阿。

饥寒谁相念,幸龙未见呵。

去年投虎头,叩门用干戈。

邂逅一尺雨,岂复阴阳和。

幽明初不隔,诚意岂在多。

恻然上通天,矧此一盘涡。

云兴雨随至,父老行且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昭君村

峡女王嫱继屈须,入宫曾不愧秦姝。

一朝远逐呼韩去,遥忆江头捕鲤鱼。

江上大鱼安敢钓,转柁横江筋力小。

深边积雪厚埋牛,两处辛勤何处好。

去家离俗慕荣华,富贵终身独可嗟。

不及故乡山上女,夜从东舍嫁西家。

形式: 古风

柳湖感物

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

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

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

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

南山老松长百尺,根入石底蛟龙蟠。

秋深叶上露如雨,倾流入土明珠圆。

乘春发生叶短短,根大如指长而坚。

神农尝药最上品,气力直压钟乳温。

物生禀受久已异,世俗何始分愚贤。

形式: 古风

泉城田舍

泉城欲治麦禾囷,五亩邻家肯见分。

莫问三吴朱处士,似胜吾乡扬子云。

阴晴卒岁关忧喜,丰约终身看逸勤。

家世本来耕且养,诸孙不用耻锄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