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雠校内省眺瞩思乡怀友

铜门初下辟,石馆始沈研。

游雾千金字,飞云五色笺。

楼台横紫极,城阙俯青田。

暄入瑶房里,春回玉宇前。

霞文埋落照,风物澹归烟。

翰墨三馀隙,关山四望悬。

颓峰暌酌羽,流水旷鸣弦。

虽欣承白雪,终恨隔青天。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铜门刚刚开启,石馆开始研磨墨砚。
游动的雾气中显现千字金文,五色云彩书写着书信。
楼阁直通紫色天际,城池俯瞰着青翠田园。
温暖涌入瑶池房舍,春天回归玉宇之前。
晚霞的图案隐藏在落日余晖中,风物在归烟中渐淡。
闲暇之余研习翰墨,遥望四方关山连绵。
山峰颓然,饮酒对弈;流水潺潺,琴弦悠扬。
虽然欣喜于白雪般的佳作,但终究遗憾与青天相隔。

注释

铜门:大门。
石馆:石制的书房。
游雾:流动的雾气。
金字:金文。
楼台:楼阁。
紫极:紫色的天边。
瑶房:华丽的房间。
玉宇:玉制的宫殿。
霞文:晚霞的纹路。
埋落照:隐藏在落日中。
风物:自然景色。
归烟:归来的烟雾。
三馀隙:闲暇时光。
关山:远方的山川。
颓峰:倾斜的山峰。
酌羽:饮酒对弈。
流水:流水声。
旷鸣弦:悠长的琴声。
白雪:比喻优美的诗文。
隔青天:遥远的距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铜门石馆中沉醉书籍与自然之美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和文学的追求,以及内心深处的乡愁和友情。

"游雾千金字,飞云五色笺"一句中,“游雾”形容书卷中的墨香,“千金字”则是对书中文字价值之高的赞美;“飞云五色笺”则是在描绘诗人所面对的绚烂多彩的纸张,彰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楼台横紫极,城阙俯青田"展现了诗人居住的地方景观,楼台与城墙交织在一起,远眺则是连绵的青色田野,这些都成为了他思乡怀友的情感寄托。

"暄入瑶房里,春回玉宇前"则是在描写春天到来的温暖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在这美好的季节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霞文埋落照,风物澹归烟"一句,通过对光线与自然界变化的描绘,表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淡漠感和物是人非的情怀。

"翰墨三馀隙,关山四望悬"则是在形容诗人的书房中,文人墨客的笔墨用具随处可见,而“关山四望悬”则在强调诗人所处位置之险要与广阔。

"颓峰暌酌羽,流水旷鸣弦"两句,则是在描绘自然界中山川的壮观,以及流水声响中的音乐美感。

最后"虽欣承白雪,终恨隔青天"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友情的向往,但又不得不承受远离故乡和挚友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位唐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于文学、自然、亲情和友谊的无限眷恋。

收录诗词(34)

杨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 籍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
  • 生卒年:650年-69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崔司空伤姬人

昔时南浦别,鹤怨宝琴弦。

今日东方至,鸾销珠镜前。

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

妆匣悽馀粉,熏炉灭旧烟。

晚庭摧玉树,寒帐委金莲。

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

遁甲爰皇里,星占太乙宫。

天门开奕奕,佳气郁葱葱。

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

邑居环若水,城阙抵新丰。

玉槛昆崙侧,金枢地轴东。

上真朝北斗,元始咏南风。

汉君祠五帝,淮王礼八公。

道书编竹简,灵液灌梧桐。

草茂琼阶绿,花繁宝树红。

石楼纷似画,地镜淼如空。

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

黄轩若有问,三月住崆峒。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和酬虢州李司法

唇齿标形胜,关河壮邑居。

寒山抵方伯,秋水面鸿胪。

君子从游宦,忘情任卷舒。

风霜下刀笔,轩盖拥门闾。

平野芸黄遍,长洲鸿雁初。

菊花宜泛酒,浦叶好裁书。

昔我芝兰契,悠然云雨疏。

非君重千里,谁有惠双鱼。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和骞右丞省中暮望

故事閒台阁,仙门蔼已深。

旧章窥复道,云幌肃重阴。

玄律葭灰变,青阳斗柄临。

年光摇树色,春气绕兰心。

风响高窗度,流痕曲岸侵。

天门总枢辖,人镜辨衣簪。

日暮南宫静,瑶华振雅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