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柴门虽谩不曾关,宾客从他自往还。
连日山寒声影绝,蒲团危坐更安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淡定的生活状态。"柴门虽谩不曾关",意味着诗人并不刻意去隔绝世俗,但也从不随波逐流地迎合外界;"宾客从他自往还",表明来访者自然而然,不需要特意的招待或是排斥。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坚守和平静。
接下来的"连日山寒声影绝",则描绘了一种深居简出的隐逸生活。山中之冷,既形容外界环境,也喻示内心之清寂;"声影绝",意味着与世俗的联系已经微乎其微。
最后"蒲团危坐更安闲"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和状态下,依旧能够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蒲团"常指禅坐之具,而"危坐"则形容姿势的端正,这里暗示着一种修行或冥想的状态;"更安闲",直白了诗人在这样的修为中所获得的内心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将诗人的超脱与世俗的喧嚣、冷漠形成鲜明对照,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不详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莫羡庵居景物清,须知乐自苦中生。
山前尽日幽寻客,多说荒蹊不可行。
南山雨过北山出,昨夜月明今日晴。
云气自舒还自捲,太虚万古常清明。
长松偃蹇不依林,枝干高盘千亩阴。
昨夜酒醒风雨急,半空彷佛听龙吟。
春蚕丝尽即生蛾,秋燕雏成不泥窠。
山雉经时藏窟穴,也能龙化入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