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十二)

嗷嗷誇毗子,自谓挈瓶智。

达者笑观场,翻同傀儡戏。

君王怒偃师,手触歌声碎。

谁知造化心,塞翁以为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探讨了智慧与认知的相对性以及权力对知识的影响。首句“嗷嗷夸毗子,自谓挈瓶智”描绘了一个自夸聪明却实则无知的人,比喻为夸毗子,即自大而无知的人。接着,“达者笑观场,翻同傀儡戏”指出,真正明白事理的人会嘲笑这种行为,并将其比作傀儡戏,暗示这些所谓的聪明人不过是被权力或某种力量操控的工具。

“君王怒偃师,手触歌声碎”进一步揭示了权力对知识和智慧的破坏力。这里将君王比作能制造傀儡戏的偃师,当君王愤怒时,他所创造的“歌声”(可能象征着某种知识或智慧)就会破碎,暗示权力可以轻易地摧毁看似稳固的知识体系。

最后,“谁知造化心,塞翁以为识”表达了对真正的智慧和认知的追求。塞翁的故事隐喻了在逆境中也能找到智慧和理解的道理,强调了对自然法则和生活智慧的深刻认识。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故事,深刻探讨了智慧、认知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真正的智慧如何显现。

收录诗词(2481)

邓云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其十三)

我登苏台上,怀古生百忧。

霸气已沦没,草深麋鹿游。

锦帆落天外,孤月照长洲。

彼美五湖子,翛然不系舟。

功成耻受爵,亮节激千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感遇(其十四)

三五明月满,二八明月缺。

大钧忌常盈,至人贵藏哲。

犬出东门怨,鹤向华亭咽。

梁鸿与德耀,赁春自埋没。

千载阜庑下,令人想遗烈。

形式: 古风

感遇(其十五)

家本罗浮下,萧然木石亲。

扶桑东不远,勾漏亦为邻。

学道炼金骨,三山期问津。

岁星耻被谪,强之观国宾。

矫矫野鹤性,饮啄惭向人。

一迷红尘眼,五别青萝春。

缑山倘相接,归揖云中君。

形式: 古风

感遇(其十六)

陶令一以醉,柳春不复知。

谁持千日酒,为息百年机。

蛮触国蜗角,流血斗离披。

蚩蚩名利间,所争亦如之。

汉阴有遗老,岁暮可同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