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居

秋居寒萧疏,秋意愁交并。

饱犬无吠志,饥乌有凶声。

庭空鸟交下,墙穴鼠更争。

浩叹欲出门,日暮不可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秋天居住之处显得冷清稀疏,秋意浓厚,愁绪交织。
吃饱的狗不再吠叫,饥饿的乌鸦却发出凶狠的声音。
庭院空荡,鸟儿交错飞过,墙洞里的老鼠更是争斗不休。
我深感叹息,想要出门,但天色已晚,无法前行。

注释

秋居:秋天的住所。
寒萧疏:寒冷而稀疏。
愁交并:愁绪交织。
饱犬:喂饱的狗。
吠志:吠叫的意图。
饥乌:饥饿的乌鸦。
凶声:凶狠的声音。
庭空:庭院空旷。
鸟交下:鸟儿交错飞落。
墙穴:墙洞。
鼠更争:老鼠更加争斗。
浩叹:深深的叹息。
日暮:傍晚。
不可行:不能行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萧瑟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凄凉情感。"秋居寒萧疏"一句,设定了整体氛围,秋天的寒冷与树木的稀疏交织出一种萧条的气息。紧接着"秋意愁交并"表达了诗人心中对秋天特有的愁绪和复杂情感。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比饱足的犬无吠声与饥饿的乌鸦凶恶叫声,映射出一种生存竞争的紧张气氛,以及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哀伤。"庭空鸟交下,墙穴鼠更争"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家园中鸟兽争食的景象,凸显出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界的竞争。

最后两句"浩叹欲出门,日暮不可行"表达了诗人虽然心有不甘,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无力感。浩叹是长叹,意味着深深的忧虑和无奈,而"日暮不可行"则是在强调时间已经晚了,外出已无法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活现状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与无力。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送仲宝叔赴秦幕

秦关千古有雄名,秦地宁时息战争。

草野英雄无敌国,朝廷勋德倚长城。

锦缠红帕将军府,紫电清霜武库兵。

绝幕烽烟沉远候,太平金鼓杂欢声。

淮西司马新恩重,鲁国儒生旧望清。

黑胆赤心男子事,大弨长剑丈夫行。

待垂贾谊言馀饵,就试终军请去缨。

纵不首传函报死,亦须颈系背笞生。

当年功业鲸鲵尽,振古勋名日月明。

莫叹暂从红幕去,待于归望碧幢迎。

愚时若忝书功笔,未信燕然有旧铭。

形式: 排律

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阳

朱使拜书天上回,去以身试百里障。

青衫飘若风外荷,借马载出尘土上。

准眉崭如见天秀,独立系马万里望。

身躯虽小胸腹宽,沛如绝海横秋涨。

久宜脱绝事高致,岂愿卑冗劳俗状。

高堂华发亲老矣,四海无家寄几杖。

世外言高信独奇,人前腰折嗟已强。

尉官虽小俸虽薄,犹有馀钱买甘养。

想当家帷奉颜面,綵衣躬率妇子饷。

诜诜儿女戏满前,累累诸兄坐相向。

人间此乐不可幸,一笑自足百辱当。

时清固应稀盗贼,俗弊宁不烦笞掠。

好偷闲暇事简编,思予宁无尺字况。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送李公安赴举

行子冠上尘,梁宋道傍土。

尘逐冠敝损,人来还复去。

马蹄日月长,踏尽西北路。

近者何纷纷,姿状颇秀举。

传言天子诏,士得四方赴。

来如鹊翅翻,去若蝇头聚。

市儿屈指计,过百日未暮。

昔周方盛时,得士才十数。

唐虞此为盛,中复容女妇。

昔何称才难,今也宁异趣。

但恐所取异,今古殊尺度。

夫君乃高才,久有及物虑。

今又奋绝去,挺拔欲自树。

余穷非所知,久有山林素。

但无百亩粟,乃就群才赋。

仕道得亦嗟,困穷失为惧。

二者各有命,予亦何所与。

形式: 古风

送李廷尉濠梁

直道无适可,小官真漫论。

夫君自行义,而我更何言。

独柱难为力,横流不奈浑。

此心持送子,饮泪当前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