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晚天清楚,扫太虚纤翳,凉生江曲。

四顾青冥天地阔,惟有残霞孤鹜。

山气凝蓝,汀烟引素,竦竦浮群木。

白蘋风定,波澄万顷寒玉。

时有一叶渔舟,收纶垂钓,来往何幽独。

短发萧萧襟袖冷,便觉都无袢溽。

曳杖归来,夜深人悄,月照鳞鳞屋。

藤床一枕,迥然清梦无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傍晚天空清澈,驱散了天空中的少许云彩,江边带来一丝凉意。
环顾四周,青天大地广阔无垠,只有残余的晚霞和孤独的野鸭。
山间的雾气呈现出深蓝色,水边的轻烟引导着白色的素色,树木在微风中摇曳。
水面平静如镜,映照出万顷寒玉般的景象。
偶尔有一叶小舟,垂钓者收起鱼线,独自往来,显得格外幽静。
我衣衫单薄,感到有些寒冷,仿佛暑热全消。
手持拐杖归来,深夜寂静无声,月光洒在鳞片状的屋顶上。
躺在藤床上,一枕清梦,远离尘世的喧嚣。

注释

太虚:指天空。
纤翳:细微的云彩。
凉生:产生凉意。
青冥:青天。
孤鹜:孤独的野鸭。
凝蓝:凝聚成深蓝色。
汀烟:水边的轻烟。
竦竦:形容树木摇曳的样子。
寒玉:形容水面清凉如玉。
渔舟:打渔的小船。
袢溽:炎热。
曳杖:持杖而行。
鳞鳞:形容屋顶像鱼鳞一样。
迥然:迥异,不同。
俗:世俗,凡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景图画面,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开篇“晚天清楚”、“扫太虚纤翳”,天空清澈,没有云雾的干扰,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凉生江曲”,则是描写了微风习习,带来凉意的景象,同时也预示着季节的转换。

“四顾青冥天地阔”,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眼前是广阔无垠的天空与大地,这种视野和心境相得益彰。紧接着,“惟有残霞孤鹜”表达了时间流逝,只剩下几抹余晖和一两只飞鸟在空中游弋,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山气凝蓝”,山峦间弥漫着蓝色的氤氲,似乎山与天相连。“汀烟引素”,则描绘了水边薄雾如丝,清新而不失柔和。接着,“竦竦浮群木”中的“竦竊”形容树木的茂密,这里的“浮”字用得非常好,让人仿佛能看到那些枝叶在空中摇曳。

“白蘋风定”,水面上的芡实(一种植物)不再随风摇摆,说明风已经平息。紧接着,“波澄万顷寒玉”则是描写了湖面清澈如同冰冷的玉石,这里的“波澄”形容水波微细而又清晰。

下片转向诗人自己的行动和感受。“时有一叶渔舟”,偶尔有渔舟出现在眼前,带着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态。接着,“收纶垂钓,来往何幽独”则是描绘了诗人自己在水上捕鱼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孤独的意境。

“短发萧萧襟袖冷”,这里的“短发”可能指的是微风,“萧萧”形容风声,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紧接着,“便觉都无袢溽”则是感受到了一种从内而外的清凉和舒适。

最后两句“曳杖归来,夜深人悄”,诗人手持拐杖返回,夜已深沉,而周围的人们也都安静下来。末了,“月照鳞鳞屋”则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月光洒在屋檐上,如同鳞片一般排列。

“藤床一枕”,诗人躺在藤椅之上,用一只枕头作为依靠。末句“迥然清梦无俗”则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获得心灵净化的境界。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大自然中找到精神寄托的愿望。

收录诗词(61)

卢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字叔阳,(一作叔易)号丑斋,里居及生卒年均不祥。尝仕州县,多与同官唱和。其他事迹不可考。著有哄堂词(亦作烘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为辞通俗,咏物细腻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一)白莲呈罗教、黄法

凿开方沼,问何人种玉、工夫奇绝。

幻出瀛州有□□,十万水仙罗列。

风曳璚琚,露零珠佩,天上人装结。

君看炎夏,堕来何处冰雪。

我来对此凉生,红尘飞尽,却笑凌波袜。

最爱幽姿能雅淡,自蓄芳馨孤洁。

挹取天浆,唤将空籁,齐作清歌发。

不知尘世,晃然身在瑶阙。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二)

碧池如染,把玻璃甃就,纤埃都绝。

西国夫人空里坠,圆盖亭亭排列。

莹质无瑕,尘心不染,远社堪重结。

当时盛事,虎溪茗碗翻雪。

千载此意谁论,人争买笑,醉眼看罗袜。

坐上如今皆我辈,素蕴从来蠲洁。

击节临风,停杯对月。浩气俱英发。

两翁仙举,玉堂正在金阙。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

好风明月,共芙蕖、占作人间三绝。

试问千花还□□,敢与英姿同列。

一曲千钟,凌云长啸,舒放愁肠结。

人生易老,莫教双鬓添雪。

回首蝇利蜗名,微官多误,自笑尘生袜。

争似玉人真妩媚,表里冰壶明洁。

露下寒生,参横斗转,又听胡笳发。

夜阑人静,一声清透云阙。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武陵春.赓何显夫小舟有景

红荻黄芦秋已老,妆点楚江头。更有吴姬拨小桡。

来往自妖娆。款款舣舟临别岸,短缆系花梢。

料得前身是莫愁。依旧有风流。

形式: 词牌: 武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