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

昔年尝羡任夫子,卜居新息临淮水。

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

竹陂雁起天为黑,桐柏烟横山半紫。

知君坐受儿女困,悔不先归弄清泚。

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

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

往虽不及来有年,诏恩倘许归田里。

却下关山入蔡州,为买乌犍三百尾。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前我曾羡慕任先生,选择新息居住在淮水边。
惊讶你竟会忘记故乡,稻米丰饶鱼肥景色宜人确实美。
竹林池塘中大雁起飞,天空因此变黑;桐柏山上烟雾缭绕,半山腰处紫气蒸腾。
知道你被家庭琐事牵累,我后悔没早点回来享受这清静。
如今我也深陷尘世,这次行程艰难,实在可耻。
寄人篱下,我将依靠僧侣生活,写信还得麻烦使者传递。
虽然过去未能如愿,但希望未来能获准回归田园。
离开关山进入蔡州,我打算买三百尾乌犍牛。

注释

昔年:从前。
任夫子:指任姓隐士。
卜居:选择居住地。
新息:地名,在今河南息县。
淮水:河流名,流经安徽、河南。
怪君:责怪你。
尘埃:比喻世俗纷扰。
蹭蹬:困顿,不得志。
白足:僧侣。
黄耳:古代传信的黄犬。
归田里:回归田园生活。
乌犍:黑色的牛,古代用于祭祀或耕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昔年羡慕朋友任夫子在新息临淮水边的生活,现在却觉得自己忘记了故乡的美好。这首诗中,“稻熟鱼肥信清美”一句,通过对农产品和水产丰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自然资源的赞美。同时,“竹陂雁起天为黑,桐柏烟横山半紫”则是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示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

诗中“知君坐受儿女困,悔不先归弄清泚”一句,透露出一种生活在城市中的繁忙与辛劳,以及对家乡简单生活的怀念。接着,“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自嘲。

最后几句“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往虽不及来有年,诏恩倘许归田里。”显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以及通过书信与朋友交流的愿望。全诗以对故乡的深情和自我处境的反思为主线,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又充满情感色彩的意境。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苏轼的才华,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现乡愁主题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过淮

朝离新息县,初乱一水碧。

暮宿淮南村,已度千山赤。

麇鼯号古戍,雾雨暗破驿。

回头梁楚郊,永与中原隔。

黄州在何许,想像云梦泽。

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

但有鱼与稻,生理已自毕。

独喜小儿子,少小事安佚。

相从艰难中,肝肺如铁石。

便应与晤语,何止寄衰疾。

形式: 古风

书黁公诗后,并引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

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

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

壁间馀清诗,字势颇拔俗。

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形式: 古风

游净居寺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生死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梅花二首(其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