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

捧日终为异,从龙自有因。

高行四海雨,暖拂万山春。

静与霞相近,闲将鹤最亲。

帝乡归莫问,楚殿梦曾频。

白向封中起,碧从诗里新。

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

不滞浓还淡,无心卷复伸。

非烟聊拟议,干吕在逡巡。

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我悠然离开深深的山谷,缓缓升向天边的天津。
捧着太阳终究不同寻常,追随龙身自有它的缘由。
高尚的行为如同四海之雨,温暖洒满万座山峰的春天。
静静地与晚霞相邻,悠闲时与仙鹤最为亲近。
帝都的归途无需询问,楚国宫殿的梦境常常浮现。
白色在封禅中崭露头角,绿色在诗篇中焕发出新生。
冷峻的容颜映照在钓鱼的水边,轻盈的光芒缠绕着月轮。
不执着于浓淡的变化,无心间舒展又卷起。
并非实质的烟雾,姑且以此比拟,宏大乐章在徘徊等待。
终将化作五彩斑斓,为皇家带来吉祥的庇护。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中的作品,名为《云》。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云的意象,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精神的愿望。

“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开篇两句,便展现了一派轻盈飘逸之态。云从幽深的山谷中升腾,直至天际,形象着诗人心中的高远志向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捧日终为异,从龙自有因。”这里的“捧日”指的是云彩在太阳之下形成的奇特景观,“从龙”则是指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的形象,常与云联系在一起。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个性和独特生活方式的愿望。

“高行四海雨,暖拂万山春。”诗人的眼界宽广,他不仅仅是观察自然,更是在参与自然的变迁。在这里,“高行”意味着云在高空中自由地流动,而“四海雨”和“万山春”则展现了云对于大自然变化的影响力。

“静与霞相近,闲将鹤最亲。”诗人在这两句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与高洁之物(如鹤)的亲近感。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清高与超脱。

接下来的几句:“帝乡归莫问,楚殿梦曾频。白向封中起,碧从诗里新。”则是诗人通过对神话故乡的追忆和对古典文学的借鉴,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

“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不滞浓还淡,无心卷复伸。”诗人在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继续强化了他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非烟聊拟议,干吕在逡巡。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他不愿被世俗的规则束缚,而是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去感悟和理解这个世界,并为之带来吉祥。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洁、超脱的心灵追求,以及他对于自然和生命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冬日书怀寄惟真大师

自别吾师后,风骚道甚孤。

雪霜侵鬓发,音信隔江湖。

扰扰悲时世,悠悠役梦途。

向公期尽节,多病怕倾壶。

贱迹虽惭滞,幽情忍使辜。

诗成天外句,棋覆夜中图。

落壁灯花碎,飘窗雪片粗。

煮茶烧栗兴,早晚复围炉。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舟中望九华山

排空苍翠异,辍棹看崔嵬。

一面雨初歇,九峰云正开。

当时思水石,便欲上楼台。

隐去心难遂,吟馀首懒回。

僧休传紫阁,屏歇写天台。

中有忘机者,逍遥不可陪。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庐山

控厌浔阳景,崔嵬古及今。

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湓浦春烟列,星湾晚景沈。

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

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

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峭拔推双剑,清虚数二林。

白莲池宛在,翠辇事难寻。

天近星河冷,龙归洞穴深。

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玄鹤传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远,云出几州阴。

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和友人喜雪

腊雪频频降,成堆不可除。

伴吟花莫并,销瘴药何如。

谢女诗成处,袁安睡起初。

深迷樵子径,冷逼旅人居。

惹砌催樽俎,飘窗入簿书。

最宜楼上望,散乱满空虚。

形式: 排律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