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诗十篇.乱风诗五篇(其五)至伤

夫何伤兮,伤王乎。欲何为乎,将蠹枯矣。

无人救乎,蠹枯及矣。不可救乎,嗟伤王。

自为人君,变为人奴。为人君者,忘戒乎。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为何如此悲伤,是在为君王哀伤吗?想要做什么呢,眼看国家即将衰败。
没有人来拯救吗,衰败即将降临。难道真的无法挽救了吗,唉,为君王感到悲哀。
从一国之君,变成了别人的奴隶。作为君主的人啊,难道忘记了警惕吗?

注释

夫何:为什么。
伤兮:悲伤啊。
伤王乎:为君王而悲伤吗。
欲何为乎:想要做些什么。
无人救乎:没有人来救吗。
蠹枯及矣:蛀虫侵蚀以至于枯萎,比喻国家衰败即将发生。
不可救乎:无法挽救了吗。
自为人君:自己本是君主。
变为人奴:却变成了奴隶。
为人君者:作为君主的人。
忘戒乎:忘记警戒和教训了吗。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个王室或君主落败的哀伤与批判。"夫何伤兮,伤王乎"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对王室的伤感。接着的"欲何为乎, 将蠹枯矣"暗示了王室可能已经无力回天,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无人救乎,蠹枯及矣"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点,表明没有人能够拯救这危机。紧接着的"不可救乎,嗟伤王"则是对上述情况的一种慨叹和哀伤。

最后两句"自为人君,变为人奴。为人君者,忘戒乎"深刻揭示了问题所在,即是统治者的迷失和忘记了警醒。在古代中国语境中,“君”代表着权力与尊贵,而“奴”则代表了被役使和屈服,这两种身份的转换,彰显了统治者地位的颠覆,同时也指出了他们失去了正确的自我认知。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王室衰败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统治者责任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一)王夏

爣爣皎日,欻丽于天。厥明禦舒,如王出焉。

爣爣皎日,欻入于地。厥晦厥贞,如王入焉。

出有龙旂,入有珩佩。勿驱勿驰,惟慎惟戒。

出有嘉谋,入有内则。繄彼臣庶,钦王之式。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二)肆夏

愔愔清庙,仪仪象服。我尸出矣,迎神之谷。

杳杳阴竹,坎坎路鼓。我尸入矣,得神之祜。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三)昭夏

有郁其鬯,有俨其彝。九变未作,全乘来之。

既醑既酢,爰朄爰舞。象物既降,全乘之去。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四)纳夏

麟之仪仪,不絷不维。乐德而至,如宾之嬉。

凤之愉愉,不篝不笯。乐德而至,如宾之娱。

自筐及筥,我有牢醑。自筐及篚,我有货币。

我牢不愆,我货不匮。硕硕其才,有乐而止。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