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四)纳夏

麟之仪仪,不絷不维。乐德而至,如宾之嬉。

凤之愉愉,不篝不笯。乐德而至,如宾之娱。

自筐及筥,我有牢醑。自筐及篚,我有货币。

我牢不愆,我货不匮。硕硕其才,有乐而止。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麒麟举止优雅,不被束缚不被限制。因美德而聚集,如同宾客间的欢聚嬉戏。
凤凰愉悦欢畅,不被笼子囚禁。因美德而汇聚,如同宾客间的欢乐享受。
从大的竹筐到小的竹篮,我备有美酒佳酿。从筐到礼盒,我备有丰厚财物。
我的酒从未缺失,我的财物从不匮乏。人才济济,因欢乐而汇聚一堂。

注释

麟:麒麟,传说中的仁兽,象征祥瑞。
仪仪:形容举止端庄美好。
絷:捆绑。
维:束缚。
乐德:因美德而喜悦。
如宾:像宾客一样。
凤:凤凰,传说中的瑞鸟,象征吉祥。
愉愉:愉快的样子。
篝:用火熏捕鸟兽的装置,这里指捕鸟的工具。
笯:鸟笼。
筐:较大的竹编容器。
筥:较小的圆形竹筐。
牢醑:美酒,牢指酒,醑指醇酒。
篚:方形的盛物竹器,常用于礼仪场合。
愆:过失,这里指不足。
匮:缺乏。
硕硕:众多,丰富。
才:这里泛指人才、有才能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和谐美好的场景,充满了喜悦之情。开篇“麟之仪仪,不絷不维”及“凤之愉愉,不篝不笯”,形象地展现了神兽麒麟与凤凰的优雅姿态,它们既不受束缚,也不需防护,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境界。接着“乐德而至,如宾之嬉”和“乐德而至,如宾之娱”,则表达了人们因德行而欢聚,一如宾客般享受着快乐,这里的“乐德”强调了道德行为带来的喜悦。

诗人随后转向自己的生活,自豪地说:“自筐及筥,我有牢醑。自筐及篚,我有货币。”这里的“我有牢醑”和“我有货币”,显示了诗人对自己物质生活的满足和自信。

最后,“我牢不愆,我的货不匮。硕硕其才,有乐而止。”表达了一种满足与平衡的心态,无论是粮食还是财富,都处于一种不缺也不过剩的理想状态,而这种生活让诗人感到心满意足,不再追求更多。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述,传达了一个和谐、自在、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五)章夏

王有虎臣,锡之鈇钺。征彼不惠,一扑而灭。

王有虎臣,锡之圭瓒。征彼不享,一烘而泮。

王有掌讶,侦尔疆理。王有掌客,馈尔饔饩。

何以乐之,金石九奏。何以锡之,龙旂九旒。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六)齐夏

??衡笄,翚衣褕翟。自内而祭,为君之则。

形式: 四言诗

补乐歌十首(其二)丰年

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草实兮,济我生人。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

形式: 乐府曲辞

补乐歌十首(其三)云门

玄云溶溶兮,垂雨濛濛;类我圣泽兮,涵濡不穷。

玄云漠漠兮,含映逾光;类我圣德兮,溥被无方。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