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三)昭夏

有郁其鬯,有俨其彝。九变未作,全乘来之。

既醑既酢,爰朄爰舞。象物既降,全乘之去。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仪式隆重香气浓,礼器庄严摆中央。九次变礼尚未行,宾客已乘车马来。
献酒回敬礼仪全,光华闪烁舞姿翩。象征之物皆已献,宾客再乘车马离。

注释

有郁:香气浓郁。
其鬯:鬯,古代祭祀用的香酒,这里指香气浓烈。
有俨:庄重的样子。
其彝:彝,古代的一种礼器,多用于盛酒,此处代指礼器。
九变:指复杂的礼仪程序,九为虚数,表示多次。
未作:还没有开始。
全乘:全体,指所有的宾客。
来之:到来。
既醑:醑,古代指第二次献的酒,这里泛指献酒。
既酢:酢,回敬的酒,这里指回礼。
爰朄:朄,同'光',闪耀,这里形容场面光彩夺目。
爰舞:舞蹈进行中。
象物:象征性的祭品或礼物。
既降:已经呈上或献出。
去:离开。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三)昭夏》。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充满了古典的气息和对传统文化的回顾。

"有郁其鬯,有俨其彝"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郁" 和 "俨" 都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古代祭祀时使用的器物,表现出一种敬畏之心。"鬯" 和 "彝" 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礼器,前者用于酒具,后者用于食物,通过这些具体的器物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对古代礼制的怀念。

"九变未作,全乘来之" 这句话强调了对传统的坚守和尊重。"九变" 可能指的是周礼中的某种仪式或变化,而 "全乘来之" 则表明诗人希望完全继承这些古老的礼制。

接着 "既醑既酢,爰朄爰舞" 描述了酒宴上的场景,"既醑" 和 "既酢" 分别指的是浊酒和清酒,这里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达,代表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庆祝。"爰朄爰舞" 则描绘了一种古代祭祀中的人们载歌载舞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

最后 "象物既降,全乘之去" 这两句则似乎在讲述一种仪式结束后的场面。"象物" 可能是指某种神圣或神秘的事物,而 "全乘之去" 则可能意味着人们带着对这份传统的尊重和记忆离去。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礼制、祭祀仪式以及酒宴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认同。同时,这种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诗人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四)纳夏

麟之仪仪,不絷不维。乐德而至,如宾之嬉。

凤之愉愉,不篝不笯。乐德而至,如宾之娱。

自筐及筥,我有牢醑。自筐及篚,我有货币。

我牢不愆,我货不匮。硕硕其才,有乐而止。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五)章夏

王有虎臣,锡之鈇钺。征彼不惠,一扑而灭。

王有虎臣,锡之圭瓒。征彼不享,一烘而泮。

王有掌讶,侦尔疆理。王有掌客,馈尔饔饩。

何以乐之,金石九奏。何以锡之,龙旂九旒。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六)齐夏

??衡笄,翚衣褕翟。自内而祭,为君之则。

形式: 四言诗

补乐歌十首(其二)丰年

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草实兮,济我生人。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