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二)肆夏

愔愔清庙,仪仪象服。我尸出矣,迎神之谷。

杳杳阴竹,坎坎路鼓。我尸入矣,得神之祜。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静谧庄严的宗庙中,衣饰华丽的礼官准备就绪。我们的祭祀代表出来了,前往那迎接神灵的山谷。
幽深的竹林回响,路上的鼓声阵阵。我们的祭祀代表进去了,祈求得到神灵的庇护。

注释

愔愔:形容寂静庄严的样子。
清庙:指宗庙,祭祀祖先或神灵的神圣场所。
仪仪:形容礼仪周到、服饰整齐的样子。
象服:装饰有图案的华美礼服,此处指祭祀时穿的礼服。
我尸:古代祭祀时作为神灵化身的代表,称为‘尸’,这里指代祭祀的主祭人。
杳杳:形容深远、幽暗的样子。
阴竹:可能指幽深的竹林,象征着神秘与深远。
坎坎:形容击鼓的声音。
路鼓:行进中敲打的鼓,用于引导或增添仪式气氛。
得神之祜:获得神灵的保佑或恩赐,‘祜’即福泽、保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重而又神圣的宗教仪式。开头“愔愔清庙,仪仪象服”两句,通过对庙宇和祭祀时的人物装扮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我尸出矣,迎神之谷”则表明仪式即将开始,祭祀者已经准备好要去迎接神灵。此处的“尸”指的是主持仪式的人物,而“谷”则象征着通往神界的圣地。

随后,“杳杳阴竹,坎坎路鼓”两句,通过对树木和道路上鼓声的描写,传达了仪式进行时的庄严感和节奏感。最后,“我尸入矣,得神之祜”,则意味着主持者回归,并且成功获得了神灵的庇佑。

整首诗运用古典文学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敬畏与期待的宗教仪式现场。通过对视觉、听觉细节的精致描绘,诗人成功地传递了这种仪式所蕴含的庄严美感,以及人类对于神灵沟通和祈求福佑的心理状态。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三)昭夏

有郁其鬯,有俨其彝。九变未作,全乘来之。

既醑既酢,爰朄爰舞。象物既降,全乘之去。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四)纳夏

麟之仪仪,不絷不维。乐德而至,如宾之嬉。

凤之愉愉,不篝不笯。乐德而至,如宾之娱。

自筐及筥,我有牢醑。自筐及篚,我有货币。

我牢不愆,我货不匮。硕硕其才,有乐而止。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五)章夏

王有虎臣,锡之鈇钺。征彼不惠,一扑而灭。

王有虎臣,锡之圭瓒。征彼不享,一烘而泮。

王有掌讶,侦尔疆理。王有掌客,馈尔饔饩。

何以乐之,金石九奏。何以锡之,龙旂九旒。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六)齐夏

??衡笄,翚衣褕翟。自内而祭,为君之则。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