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西亭即事寄钱员外

高亭宾客散,暑夜醉相和。

细汗迎衣集,微凉待扇过。

风还池色定,月晚树阴多。

遥想随行者,珊珊动晓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高处的亭台宾客已经散去,夜晚的暑热中醉意相互交织。
细密的汗水沾湿了衣裳,微风吹过带来一丝清凉。
风静下来,池水的颜色显得更加清晰,月光下树影婆娑。
遥想那些同行的人,马铃声珊珊作响,已近拂晓时分。

注释

高亭:高处的亭台。
宾客:参加聚会的客人。
散:离去。
暑夜:炎热的夜晚。
醉相和:醉态中相互应和。
细汗:细微的汗水。
迎衣集:沾湿衣服。
微凉:轻微的凉意。
待扇过:等待扇子驱走热气。
风还:风静止。
池色定:水面平静。
月晚:月光渐暗。
树阴多:树影繁多。
遥想:想象。
随行者:同行的人。
珊珊:形容马铃声清脆。
晓珂:拂晓时分的马铃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夏日宴会之后的宁静夜晚。开篇"高亭宾客散,暑夜醉相和",便设定了一个悠闲自在的氛围,宾客们在高亭上饮宴已散,留下主宾之间酒后的和谐气氛。

接着"细汗迎衣集,微凉待扇过",则是诗人对夏夜温暖气息的细腻描绘。细汗渗出,湿润了衣襟,而微妙的清凉尚需等待手中的 扇子轻轻摇曳。

第三句"风还池色定,月晚树阴多"中,“风还”表明微风过后,一切归于静谧,而“池色定”则是水面的倒影呈现出一片宁静。月亮虽然不早,但树荫却愈发浓郁,这也是夏夜特有的景致。

最后"遥想随行者,珊珊动晓珂",诗人陷入对远方朋友的深思。珊珊之声,或许是马铃的声音,也可能是别种金属碰撞的回响,这声音在清晨中传来,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夏夜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怅惘之美。

收录诗词(168)

耿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字:洪源
  • 籍贯:河东(今属山西)

相关古诗词

旅次汉故畤

我行过汉畤,寥落见孤城。

邑里经多难,儿童识五兵。

广川桑遍绿,丛薄雉连鸣。

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浚公院怀旧

远公传教毕,身没向他方。

吊客来何见,门人闭影堂。

纱灯临古砌,尘札在空床。

寂寞疏钟后,秋天有夕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留别解县韩明府

闲人州县厌,贱士友朋讥。

朔雪逢初下,秦关独暮归。

寒茅下原浅,残雪过风微。

一路何相慰,唯君能政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陪宴湖州公堂

谢公为楚郡,坐客是瑶林。

文府重门奥,儒源积浪深。

壶觞邀薄醉,笙磬发高音。

末至才仍短,难随白雪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