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家

总为门无马足尘,败蓑悬壁亦天真。

看渠只是芸田者,处世强如识字人。

隔水架茅知避俗,得鱼沽酒却分邻。

市朝多少人称隐,只隐黄金不隐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总是门前没有车马扬起的灰尘,破蓑衣挂在墙上也显出淳朴本真。
看他只是一个种田人,但处理世事的能力却胜过识字之人。
隔着溪流搭建茅屋以示远离尘俗,捕到鱼就买酒与邻居分享。
市井中声称自己隐居的人很多,但他们隐居的是财富而非自我。

注释

总:全部。
为:因为。
门:门口。
无:没有。
马足尘:车马扬起的灰尘。
败蓑:破旧的蓑衣。
悬壁:挂在墙上。
亦:也。
天真:淳朴自然。
渠:他。
芸田者:种田人。
处世:处理世事。
识字人:有文化的人。
隔水:隔着溪流。
架茅:搭建茅屋。
避俗:远离尘俗。
沽酒:买酒。
邻:邻居。
市朝:市井。
称隐:声称隐居。
只隐:只隐藏。
黄金:财富。
隐身:真正的隐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乡村隐士的生活情景。首句“总为门无马足尘”写出了隐居之处的清静,没有世俗的纷扰和达官贵人的车马喧嚣。次句“败蓑悬壁亦天真”则通过破旧蓑衣挂在墙上,展现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与自然状态,流露出一种淳朴的田园气息。

第三句“看渠只是芸田者”,“渠”指代隐士,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但他的生活方式却比识字的人更能理解生活的真谛。第四句“处世强如识字人”强调了这种朴素生活中的智慧,比起那些仅懂书本知识的人,他更懂得如何在世间立足。

第五、六句“隔水架茅知避俗,得鱼沽酒却分邻”进一步描绘了隐士与邻居之间的和谐关系,他选择简陋茅屋远离尘世,捕鱼买酒时还会与邻居分享,体现了他的淳朴和友善。

最后一句“市朝多少人称隐,只隐黄金不隐身”揭示了诗的主题,许多人在物质上追求隐逸,但真正的隐士并不隐藏于金银财宝之后,而是隐藏于平凡的生活中,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士生活的细致描绘,赞美了其淡泊名利、亲近自然、乐于分享的品质,展现了宋代理想化的隐逸生活观。

收录诗词(1)

赵兰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燕山雪花

渺平沙、莽莽海风吹,一寒气崔嵬。

耿长天欲压,河流不动,云湿如灰。

帝敕冰花剪刻,飞瑞上燕台。

马上行人笑,万玉堆豗。

滉漾天街晴昼,料酒楼歌馆,都是春回。

喜丰年有象,贺表四方来。

仗下貂裘茸帽,拥千官、齐上紫金杯。

明朝起,江南驿使,来进宫梅。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押[灰]韵

氐州第一.次韵送春

杨柳楼深,推梦乍起,前山一片愁雨。

嫩绿成云,飞红欲雪,天亦留春不住。

借问东风,甚飘泊、天涯何许。

可惜风流,三生杜牧,少年张绪。陌上差差携手去。

怕行到、歌台旧处。

落日啼鹃,断烟荒草,吟不成谁语。

听西河、人唱罢,何堪把、江南重赋。

敲碎琼壶,又前村、数声钟鼓。

形式: 词牌: 氐州第一

曲游春.次韵

千树玲珑罩,正蒲风微过,梅雨新霁。

客里幽窗,算无春可到,和愁都闭。万种人生计。

应不似、午天闲睡。起来踏碎松阴,萧萧欲动疑水。

借问归舟归未。望柳色烟光,何处明媚。

抖擞人间,除离情别恨,乾坤馀几。一笑晴凫起。

酒醒后、阑干独倚。时见双燕飞来,斜阳满地。

形式: 词牌: 曲游春

声声慢.残梦和儿韵

情痴倦极,天阔归迟,吟魂无力随风。

月落墙阴,一屏睡睫濛濛。

邯郸平生难记,记花前、犹醉金钟。

留连处,忽一声山外,吹度晴钟。

觉来重重追忆,似游尘飞去,那拾遗踪。

寄谢芳卿,向来曾主芙蓉。

人间兴亡万感,看千年、与梦皆空。

披衣起,倚阑干、人在笑中。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