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

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

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

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

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

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褒。

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

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

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

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北方人见到鸭脚木,南方人看到胡桃。
他们只认识果实,不了解树皮,疑惑它像橡栗藏在壳中。
鸭脚木像绿色李子,因其叶子高大而得名。
我的家乡宣城,常为此忙碌。
种植了三十多年的树,结出的果实防备山中的猴子。
剥核时手都磨破了,仍把它送到皇宫官署。
如今我在都城欣喜地看到,人们用它压榨葡萄汁。
起初听说皇宫里称赞过,现在又在主人府邸受到好评。
满树累累果实,谁来采摘?它们被放在玉碗上,像是金鳌托起。
金鳌象征着尊贵,我已经得到了馈赠。
难道没有异乡之感?感叹这微小事物的际遇。
一生奔波劳碌,两鬓已染白霜。

注释

鸭脚:鸭脚木。
胡桃:核桃。
橡栗韬:橡栗的外壳。
宣城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安徽省。
山猱:山中的猴子。
宫省曹:皇宫或官署。
都下:京城。
荐酒:献酒。
帝苑:皇家园林。
主第:贵族或官员的府邸。
累累:形容果实繁多。
玉碗:珍贵的餐具。
金鳌:神话中的海中巨龟,象征尊贵。
异乡感:对故乡的思念或身处他乡的感受。
尘土:比喻人生的劳碌和艰辛。
鬓颠:鬓发的末端,代指年龄和岁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诗中以鸭脚和胡桃(核桃)的南北差异开篇,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和认知过程。诗人将鸭脚比作家乡宣城的特产,象征着地方特色和劳动成果。他提到种树多年只为防山猱,剥核艰辛,表达了对辛勤付出的肯定。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鸭脚的新用途,它被送到京城,受到宫廷的赞赏,甚至在宴会上压过葡萄,成为珍贵的佳肴。诗人感慨于这些微小事物的际遇变化,引发他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感叹自己一生忙碌,岁月匆匆,白发已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鸭脚这一物象,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生哲理和对故乡的深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永叔白兔

可笑常娥不了事,走却玉兔来人间。

分寸不落猎犬口,滁州野叟获以还。

霜毛葑茸目睛殷,红绦金练相系擐。

驰献旧守作异玩,况乃已在蓬莱山。

月中辛勤莫捣药,桂旁杵臼今应闲。

我欲拔毛为白笔,研朱写诗破公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永叔自南阳至余郊迓焉首访谢公奄然相与流涕作是诗以写怀

郭门临汝水,镜色入高衢。

鞍马过其上,尘襟荡已无。

及郊逢故友,出涕各沾襦。

神物丧头角,空存尾与躯。

沟木失匠斲,谁施蓝与朱。

并辔不能语,斯文其已夫。

归来授予馆,自为炊彫胡。

且勿厌兹会,日月易以徂。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永叔进道堂夜话

海风驱云来,池雨打荷急。

虚堂开西窗,晚坐凉气入。

与公语平生,事不一毫及。

初探易之奥,大衍遗五十。

乾坤露根源,君臣排角立。

言史书星瑞,乱止由不戢。

巨恶参大美,微显岂相袭。

陈疏见公忠,曾无与朋执。

文章包元气,天地得嘘吸。

明吞日月光,峭古崖壁涩。

渊论发贤圣,暗溜闻鬼泣。

夜阑索酒卮,快意频举挹。

未竟天已白,左右如启蛰。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永叔席上分韵送裴如晦

霜华夜夜浓,汴水日日减。

行迈唯恐迟,离怀不须黯。

远轻吴江潮,乃见丈夫胆。

君意应洗然,吾方困尘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