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归青社

雕鹗途程在碧天,綵衣东去复何言。

二千宾客旧知己,十二山河新故园。

吟看桂生溪月上,醉听鲲化海涛翻。

好期圣代重相见,莫学袁生老竹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文学家谭用之所作,名为《送友人归青社》。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别情和深厚的情谊。

“雕鹗途程在碧天,綵衣东去复何言。” 这两句描绘了朋友即将踏上归乡之路的场景。“雕鹗”指的是雄鹰,“碧天”则形象地表达了远离尘世的高空。诗人以此比喻朋友高飞的志向和精神状态。而“綵衣东去复何言”则透露出诗人对即将分别的朋友感到无言的哀愁。

“二千宾客旧知己,十二山河新故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数字“二千”和“十二”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数量众多或场所广阔,这里强调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朋友即将到达的新环境。

“吟看桂生溪月上,醉听鲲化海涛翻。”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与朋友在分别前共同享受自然美景的情景。“吟看桂生溪月上”表达了对明月中桂花飘香的欣赏,而“醉听鲲化海涛翻”则形象地描述了朋友们在海边饮酒作乐,听着波涛声响而沉浸其中。

“好期圣代重相见,莫学袁生老竹轩。”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相见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告诫朋友不要像古时的隐者那样长时间地隐居山林。这里的“圣代”指的是和平盛世,而“莫学袁生老竹轩”则是希望朋友不要效仿古人袁安之隐逸生活,保持年轻时候的活力和抱负。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友情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期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的哀愁与期望,使得这首送别之作充满了温馨和哲理。

收录诗词(45)

谭用之(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送僧中孚南归

琵琶峡口月溪边,玉乳头佗忆旧川。

一锡冷涵兰径路,片帆香挂橘洲烟。

苔封石锦栖霞室,水迸衣珠喷玉蝉。

莫道翩翩去如梦,本来吟鸟在林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途次宿友人别墅

千里崤函一梦劳,岂知云馆共萧骚。

半帘绿透偎寒竹,一榻红侵坠晚桃。

蛮酒客稀知味长,蜀琴风定觉弦高。

感君岩下闲招隐,细缕金盘鲙错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寄友人

病多慵引架书看,官职无才思已阑。

穴凤瑞时来却易,人龙别后见何难。

琴樽风月闲生计,金玉松筠旧岁寒。

早晚烟村碧江畔,挂罾重对蓼花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王侍御

鸟尽弓藏良可哀,谁知归钓子陵台。

鍊多不信黄金耗,吟苦须惊白发催。

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燕歌别后休惆怅,黍已成畦菊已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