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漳川隐士(其二)

慵趋大厦恋山薇,立志由来与世违。

溪上有时逢静钓,雪中长日掩闲扉。

自知天爵高人爵,不爱朝衣换布衣。

我逐浮名任飘泊,清泉难得共忘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我不愿去追求大厦的繁华,只爱山间的薇草,我的志向总是与世俗相违背。
在溪边,我有时会遇到静静垂钓的人,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我常常独自关上门享受悠闲时光。
我深知身为隐士的高贵超越了世俗的官爵,不稀罕华丽官服,更愿意换上布衣。
我追逐虚名,任凭自己漂泊不定,只希望能找到一处清泉,忘却尘世机心。

注释

大厦:指权贵或显赫的地位。
山薇:象征隐居生活和自然之乐。
违:违背,不一致。
静钓:形容安静的垂钓活动,象征隐逸生活。
天爵:指高尚的道德品质,隐士的内在价值。
布衣:平民百姓的衣服,象征简朴生活。
飘泊:形容生活不稳定,四处流浪。
忘机:忘记世俗机心,指超脱尘世的烦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寄漳川隐士(其二)》。诗人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心境。首句“慵趋大厦恋山薇”描绘了他对官场的疏离和对山野生活的向往,流露出对权势的淡漠。次句“立志由来与世违”强调了他个人选择与世俗常规的背离,显示出他的独立人格。

“溪上有时逢静钓,雪中长日掩闲扉”两句,通过描绘隐士在溪边垂钓和雪中闭门的生活画面,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诗人羡慕并向往这样的生活状态。

“自知天爵高人爵”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认为自然的天性之尊高于世俗的功名,他更愿意保持内心的纯洁和自由。“不爱朝衣换布衣”则进一步表明了他对仕途与朴素生活的取舍,宁愿放弃华丽的官服而选择简朴的生活。

最后两句“我逐浮名任飘泊,清泉难得共忘机”,诗人坦诚自己追逐虚名,但又深知这种生活难以摆脱尘世纷扰,表达了对无拘无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寇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寄漳川隐士(其一)

志高长说耻凫趋,岁晏园林恋隐居。

陋巷自甘栖短褐,侯门终不曳长裾。

夜吟雪屋冥搜句,春结烟蓑老钓渔。

为我红尘偶为吏,近来还寄绝交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赠笠泽处士

笠泽渔人高节奇,白头犹自著蓑衣。

吟过竹院僧留宿,钓罢烟江鹤伴归。

花落砌边春雨歇,酒醒林际夕阳微。

中朝名士皆知己,多说东来信亦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掩卷

掩卷频秋望,无人共展眉。

残阳留古树,白鸟下寒池。

簪组心还倦,风骚志未衰。

登临一长叹,还失渭川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喜吉上人至

喜师来访我,幽会兴何长。

清论都无倦,乡愁顿欲忘。

疏林秋色暮,虚阁水风凉。

久坐慵言别,微阳下短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