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贾伯用大龙阡

积薪寝火汉公卿,烂额焦头城郭臣。

新沔精神开白日,三泉血泪湿初春。

旧闻撇难须男子,谁识先机有妇人。

添入开禧忠义传,拟将笄珥易冠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权贵们在积累薪柴中隐藏着火种,汉朝的公卿们,他们的面容憔悴如火烧
城市中的官员们深受煎熬,新沔之地的精神如同白昼般明亮,他们的血泪在早春湿润了大地
以往的故事告诉我们,男人面对困难时应坚韧不拔,但又有谁能想到,关键时刻是女性揭示了先见之明
她的事迹被加入到开禧年间忠义传记之中,她打算舍弃女子的发饰,换取男性的头巾

注释

积薪:堆积薪柴。
寝火:隐藏火源。
汉公卿:汉代的高级官员。
烂额焦头:形容面容憔悴。
城郭臣:城市中的官员。
新沔:地名,可能指新发生的事件地点。
精神:精神状态或影响力。
白日:比喻光明。
三泉血泪:形容极度悲伤的眼泪。
旧闻:过去的传说或故事。
撇难:摆脱困境。
须男子:需要男人的坚韧。
先机:预见未来的能力。
妇人:女性。
开禧:历史时期。
忠义传:记载忠义事迹的书籍。
笄珥:女子的发饰。
易冠巾:换上男性的帽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题贾伯用大龙阡》。诗中通过对比和叙述,表达了对贾伯用忠诚与牺牲的敬仰。"积薪寝火汉公卿"暗指贾伯用像汉代公卿一样身处高位,却能以身许国,如同薪柴堆积,准备燃烧自己。"烂额焦头城郭臣"描绘了他的英勇形象,即使面临危险,仍坚守职责,不顾个人安危。

"新沔精神开白日"赞美他的精神照亮了艰难时局,"三泉血泪湿初春"则寓含了他的牺牲之重,仿佛连春天的泪水都被染红。接下来,诗人感慨"旧闻撇难须男子",认为在危难时刻抛家弃命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男性的责任,但这里却称赞了一个女性(贾伯用的妻子)的先见之明和深明大义。

最后两句"添入开禧忠义传,拟将笄珥易冠巾",意为贾伯用的事迹将被载入史册,他的妻子甚至愿意放弃女性的装饰,换上男性的冠巾,以表达对丈夫的敬仰和支持。整首诗赞扬了贾伯用的忠诚和他身后女性的坚韧,展现了古代忠烈事迹的感人之处。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题梓潼庙

士生一世果何事,道丧千年不得传。

富贵熏天随手尽,词华盖世为人妍。

直将了了圣贤质,只办区区文字缘。

神为斯人扶正学,试教梦者一醒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黎州安抚赵挽诗

不为软语混光尘,独把刚肠敌世纷。

读史功夫头没膝,疾时风论齿穿龈。

慈乌反哺终违志,断雁辞行不作群。

犹有宁馨传素业,为求佳传贲丘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燕孙节推

快着青冥软玉鞭,直骑騄耳踏云烟。

等閒礼乐三千字,酬答艰难十九年。

鼎甲声华今有继,政涂事业岂无传。

愿君更拓勋名地,重玩盈科放海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燕孙节推致语口号

身是书楼东眷孙,老仙况复种仙根。

高科恰是承先躅,盛事还应表里门。

堂上承颜情最乐,窗前草制梦犹存。

着鞭且向长安道,春色如今紫诏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