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其三)

流水知音,轻裘共敝,相逢才换星霜。

多少风亭棋酒,画阁丝簧。

纤指声犹馀响,红粉泪已成行。

怅绿波浦上,芳草堤边,又整归航。

新移槛竹,手种庭花,未容烂熳飞觞。

归去也、重趋丹禁,密侍清光。

醉帽斜萦御柳,朝衣浓惹天香。

帝城春好,多应不念,水郭渔乡。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押[阳]韵

翻译

流水懂得知心人,共披旧衣度过岁月,重逢时已换星霜。
回忆起那些风亭对弈、酒馆弦歌的日子。
指尖的琴音余韵还在,红颜的泪水已成串滴落。
遗憾在绿波江边,芳草堤畔,又要整理归舟。
新栽的栏杆竹子,亲手种植的庭院花朵,还未盛开就期待举杯畅饮。
回去吧,再次进入皇宫,靠近圣洁的光辉。
醉意中帽子歪斜,沾染着御柳的香气,朝服上沾满了天香。
帝都的春天美好,但你可能不会想念,那水边的渔村乡间。

注释

流水:比喻知己或友情深厚。
轻裘共敝:形容朋友间的贫贱相交。
星霜:星辰变换,代指时间流逝。
风亭棋酒:风雅的聚会,下棋饮酒。
画阁丝簧:精致的楼阁,音乐声响起。
纤指:女子细嫩的手指。
红粉泪:女子的眼泪,代指情感。
绿波浦:江边的绿波。
烂熳:繁盛,盛开。
丹禁:皇宫中的红色宫门。
清光:清冷的月光或圣洁的光辉。
御柳:宫苑中的柳树,代指皇室。
天香:形容香气浓郁,如天之香。
水郭渔乡:水边的城镇和渔村。

鉴赏

这首宋词《雨中花慢·其三》是晁端礼所作,以流水知音和旧友重逢的情感为线索,展现了诗人与故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京城繁华与水乡宁静生活的对比感慨。词的开篇“流水知音,轻裘共敝”,以流水比喻友情的长久,即使岁月流转,旧日袍泽之情依然如故。接下来描述了昔日风月聚会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欢乐。

然而,美好的回忆并未消磨时光的流转,词人感叹“绿波浦上,芳草堤边,又整归航”,暗示了离别在即,令人惆怅。他期待回到家中,亲手种植花草,享受宁静的生活,但心中仍不忘朝廷的职责,“重趋丹禁,密侍清光”。

词的结尾,诗人想象自己醉酒后帽子被御柳轻轻缠绕,朝衣沾染着天香,描绘出宫廷生活的奢华。但他内心深处,却怀念起渔乡的朴素春色,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京城繁华的淡淡疏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往昔欢聚的追忆,又有对现实责任的承担,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37)

晁端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一作元礼。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 字:次膺
  • 籍贯: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46~1113

相关古诗词

雨中花慢

小小中庭,深深洞户,谁人笑里相迎。

有三年窥宋,一顾倾城。

舞态方浓,箫声未阕,又黯离情。

怎奈向,赢得多情怀抱,薄倖声名。

良宵记得,醉中携手,画楼月皎风清。

难忘处、凭肩私语,和泪深盟。

假使钗分金股,休论井引银瓶。

但知记取,此心常在,好事须成。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雨中花慢(其二)

豆蔻梢头,鸳鸯帐里,扬州一梦初惊。

忆当时相见,双眼偏明。

南浦绿波,西城杨柳,痛悔多情。

望征鞍不见,况是并州,自古高城。

几多映月凭肩私语,傍花和泪深盟。

争信道、三年虚负,一事无成。

瑶佩空传好好,秦筝闻说琼琼。

此心在了,半边明镜,终遇今生。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押[庚]韵

雨霖铃

槐阴添绿。雨馀花落,酒病相续。闲寻双杏凝伫,池塘暖、鸳鸯浴。却向窗昼卧,正春睡难足。叹好梦、一一无凭,帐掩金花坐凝目。

当时共赏移红烛。向花间、小饮杯盘促。蔷薇花下曾记,双凤带、索题诗曲。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问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

形式: 词牌: 雨霖铃

临江仙

今夜征帆何处落,烟村几点人家。

莫惊双泪向风斜。渔人西塞曲,商女后庭花。

从此五湖归去好,一杯酒送生涯。

多情犹解惜年华。春闺重见处,霜鬓不须嗟。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