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县浮山神庙

一郡皆传此庙灵,庙前松桂古今青。

山曾尧代浮洪水,地有唐臣奠绿醽。

绕坐香风吹宝盖,傍檐烟雨湿岩扃。

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整个郡都在传说这座庙很灵验,庙前的松树和桂树从古至今常青。
这座山在尧的时代曾被洪水淹没,这片土地上有唐朝的臣子祭祀的美酒。
环绕座位的香气吹动着宝盖,屋檐下的烟雨湿润了岩石的门扉。
作为滋润大地的雨水自然能成就丰收之年,何必远征邢国兴师动众呢?

注释

一郡:整个郡县。
皆:都。
庙灵:神庙的灵验。
山曾:这座山曾经。
尧代:尧的时代。
浮洪水:被洪水淹没。
地有:这片土地上有。
唐臣:唐朝的臣子。
奠绿醽:祭祀用的绿色美酒。
绕坐:环绕着座位。
香风:香气。
宝盖:华贵的伞盖。
傍檐:靠近屋檐。
烟雨:烟雾和雨水。
岩扃:岩石的门扉。
为霖:作为滋润大地的雨水。
农岁:农业的年景。
何用:何必。
兴师:发动战争。
伐邢:攻打邢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灵验的庙宇景象,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心。开篇“一郡皆传此庙灵”表明这座庙宇在当地享有盛誉,神灵非凡。紧接着,“庙前松桂古今青”则描绘出庙前的景致,不仅指出了松树和桂树的存在,而且突显了它们自古至今常青不衰。

“山曾尧代浮洪水”这一句跨越时空,讲述了远古时代大洪水的传说,将庙宇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地有唐臣奠绿醽”则指出了历史上某位唐朝官员在此处所留下的遗迹或功绩,这里的“奠绿醽”可能是指古人祭祀时所用酒器,意味着这里曾举行过重要的礼仪活动。

下片诗句“绕坐香风吹宝盖”描写了庙宇周围环境的神圣与宁静,其中“宝盖”应为庙内装饰或供奉之物,受香风吹拂,显得庄严而美丽。接着,“傍檐烟雨湿岩扃”则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庙宇在雨后的静谧气氛,其中“傍檐”指庙宇的边缘,“烟雨”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恩赐和人类劳作之间关系的思考。在这里,诗人认为只要有适时的雨水,就足以使庄稼丰收,无需动员军队(“兴师”)去远地伐木(“伐邢”),强调了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反映出古人对于历史传承与自然和谐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秋烟漠漠雨濛濛,不卷征帆任晚风。

百口寄安沧海上,一身逃难绿林中。

来时楚岸杨花白,去日隋堤蓼穗红。

却到故园翻似客,归心迢递秣陵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西塞山下作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观浙西府相畋游

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紫袍日照金鹅斗,红旆风吹画虎狞。

带箭彩禽云外落,避雕寒兔月中惊。

归来一路笙歌满,更有仙娥载酒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观猎

苑墙东畔欲斜晖,傍苑穿花兔正肥。

公子喜逢朝罢日,将军誇换战时衣。

鹘翻锦翅云中落,犬带金铃草上飞。

直待四郊高鸟尽,掉鞍齐向国门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