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

满庭松桂雨馀天,宋玉秋声韵蜀弦。

乌兔不知多事世,星辰长似太平年。

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捣暮烟。

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庭院中松树桂花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新,宋玉笔下的秋声在蜀地的琴音中回荡。
乌鸦和玉兔不知世间的纷扰,星辰仿佛永恒地照耀着和平的年代。
不知何处传来的一笛声吹散了暑气,又在哪里的双砧声中捣衣直到暮烟四起。
想向明亮的月亮倾诉心中的伤感,嫦娥默默无言,只有眼泪缓缓滑落。

注释

满庭:整个庭院。
松桂:松树和桂花,常用来象征高洁和芳香。
雨馀天:雨后清新的天空。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代表作有《九辩》,此处借指秋天。
秋声韵蜀弦:秋风吹动的声音,如同蜀地的琴音,富有韵味。
乌兔:指太阳和月亮,古人认为太阳中有三足乌,月亮中有玉兔。
多事世:充满纷争和变故的世界。
星辰:星星,象征永恒。
太平年:和平盛世。
一笛:一支笛子,象征孤独的音乐。
双砧:两块捣衣石,古代妇女捣衣的工具,常用于表达思妇之情。
暮烟:傍晚的烟雾,暗示时间的流逝。
素娥:嫦娥的别称,月亮女神。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将听觉、视觉的美妙体验融合在一起。

"满庭松桂雨馀天"一句,以松与桂的坚韧不拔象征着高洁不屈,同时借助雨后湿润的气氛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宋玉秋声韵蜀弦"则是通过对古代美好音乐的引用,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追求和情感共鸣。

接着,"乌兔不知多事世"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与琐碎事务的超然态度,而"星辰长似太平年"则是对和平年代的向往,希望能够像恒定不移的星辰一样,享受一段宁静无忧的时光。

"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捣暮烟"中,一管悠扬的笛子与两块有节奏地敲打着的木砧,共同构建了一个秋夜的音响画卷。这些声音不仅是对夜晚静谧氛围的一种刻画,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最后,"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一句中,诗人将自己的悲伤与思念寄托于明月之下,然而连月亮也无法回应,只能是泪水涟涟。这里的"素娥"指的是月神,传说中的嫦娥,而"无语"则更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它不仅是一幅视觉艺术,更是心灵深处的一次触动,是时间和空间交织出的诗意。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才喜新春已暮春,夕阳吟杀倚楼人。

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漠漠尘。

今日尚追巫峡梦,少年应遇洛川神。

有时自患多情病,莫是生前宋玉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

天畔峨嵋簇簇青,楚云何处隔重扃。

落花带雪埋芳草,春雨和风湿画屏。

对酒莫辞冲暮角,望乡谁解倚南亭。

惟君信我多惆怅,只愿陶陶不愿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建昌渡暝吟

月照临官渡,乡情独浩然。

鸟栖彭蠡树,月上建昌船。

市散渔翁醉,楼深贾客眠。

隔江何处笛,吹断绿杨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放榜日作

一声天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

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

邹阳暖艳催花发,太皞春光簇马归。

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