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港僧舍

迅商呼不来,午汗如翻浆。

道人空万缘,解后赞公房。

虚室千世界,圆满一钵囊。

碧云护兜率,白日照普光。

萧萧芦苇中,着此清净坊。

鉴师从西来,一喝登慈航。

唾手举慧刃,斫断烦恼缰。

邀我供煮饼,心地陡清凉。

官焙破苍璧,桃笙涨寒江。

从师问究竟,室西照残阳。

形式: 古风

翻译

呼唤商人却无人应答,午时汗水如流淌的泥浆。
道士空有万般尘缘,解脱后称赞禅堂。
空荡的室内仿佛包含千世界,一钵食物象征圆满无缺。
碧蓝的云彩守护着兜率天宫,明亮的阳光普照四方。
在萧瑟的芦苇丛中,有一处清净之地。
禅师从西方而来,一声唤醒慈悲之舟。
轻易挥舞智慧之剑,斩断困扰人心的束缚。
他邀请我共享煮饼,内心顿时清凉无比。
官窑烧制的瓷器如同破裂的青玉,秋风吹过,江面泛起寒意。
跟随老师探究事物的本质,在夕阳余晖下,室内的西边映照着残阳。

注释

迅商:快速的商人。
午汗:中午的汗水。
空万缘:空无尘世牵挂。
公房:禅堂。
虚室:空旷的室内。
兜率:佛教中的天宫。
唾手:轻易地。
烦恼缰:困扰人心的束缚。
煮饼:面食,可能指禅修中的简单食物。
官焙:官窑烧制。
残阳:傍晚的太阳。

鉴赏

这首宋诗《夏港僧舍》是魏了翁所作,描绘了夏日僧舍的景象和禅修体验。首句“迅商呼不来,午汗如翻浆”生动展现了夏日炎热,商贩难以到来,诗人自己也汗如雨下。接下来,“道人空万缘,解后赞公房”写僧人超脱世俗,禅定后对僧舍的赞美,流露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虚室千世界,圆满一钵囊”运用象征手法,将僧舍比喻为容纳万物的虚空之室,而僧人的生活简单到仅有一钵,寓意内心的丰富与精神的满足。“碧云护兜率,白日照普光”则描绘出僧舍环境的宁静祥和,如兜率天宫般被自然之美环绕。

“萧萧芦苇中,着此清净坊”进一步渲染了僧舍周围的自然景色,芦苇声中透出清寂,僧舍成为一片心灵净土。“鉴师从西来,一喝登慈航”借鉴师的出现,传达出佛法的启示力量,如同慈航般引导人们渡过烦恼。

“唾手举慧刃,斫断烦恼缰”形象地表达了修行者通过智慧斩断束缚,达到解脱的境地。“邀我供煮饼,心地陡清凉”描述了僧人邀请诗人共餐,这一瞬间让诗人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清凉。“官焙破苍璧,桃笙涨寒江”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美食带来的感官享受,同时也暗示修行带来的内心宁静。

最后两句“从师问究竟,室西照残阳”表达诗人向僧人求教佛法真谛的决心,夕阳余晖映照在僧舍西边,寓意着一天的结束和修行的延续。整体上,这首诗以夏日僧舍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深深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家夫人挽诗

江乡推甲乙,家史自名门。

作配昔相友,流风今尚存。

三珠方秀媚,双剑忽飞骞。

丹旐莲峰路,悲云落日翻。

形式: 五言律诗

峨眉主簿乐挽诗

尹心随处验,舜乐切身看。

春味注胸臆,秋河悬笔端。

胡为铁研弊,才脱纻袍酸。

天匪梦梦者,吾于由也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恭和闻喜宴御制

祖宗德泽被生民,列服山川各效神。

几见高冈鸣凤集,又看层浪化鱼新。

升歌幸听三章雅,佩印行纡五两纶。

圣世宾贤如此厚,致君忍负不赀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浣花即席

轻飔濯袢暑,清与耳目谋。

江山新容态,真意烂不收。

榜人以戒余,将事东郊游。

川后且静波,冯夷亦安流。

联镳载群彦,骈筵驾方舟。

月中乱平渺,高舂尚夷犹。

俯瞰大江横,仰看苍云浮。

滔滔去不息,亹亹生无休。

俯仰三太息,发我心悠悠。

未省昔之人,曾有此乐不。

团团转兰枻,突见龙棹头。

鬨然两敌国,蒿矢迅不留。

所争何为者,对面如仇雠。

少须游人散,天暝风泠飕。

清兴浩无极,洗盏更劝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