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公择

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故人虽云多,出处不我谋。

弓车无停招,逝去势莫留。

仅存今几人,各在天一陬。

有如长庚月,到晓烂不收。

宜我与夫子,相好手足侔。

比年两见之,宾主更献酬。

乐哉十日饮,衎衎和不流。

论事到深夜,僵仆铃与驺。

颇尝见使君,有客如此不?

欲别不忍言,惨惨集百忧。

念我野夫兄,知名三十秋。

已得其为人,不待风马牛。

他年林下见,倾盖如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送李公择》。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被送别者李公择之间有深厚的情谊。这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

"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如同兄弟般的珍贵之情。"故人虽云多,出处不我谋。" 强调了诗人与李公择之间特殊的情谊,即使有许多旧友,但能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只有李公择。

"弓车无停招,逝去势莫留。"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匆忙离别的场景,表达了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感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无奈。

"仅存今几人,各在天一陬。" 诗中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惜和对于现实环境的无力感。在动荡的时局之下,能够保持纯粹友谊的人越来越少。

"有如长庚月,到晓烂不收。" 这里通过对明月不肯收敛光芒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李公择情谊长存,不愿意让这份友情随时间而逝去。

"宜我与夫子,相好手足侔。"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李公择的情谊深重,如手足般的贴心和依赖。

"比年两见之,宾主更献酬。" 描述了诗人与李公择之间珍贵且难得的相聚时光,以及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们彼此间的款待和感激之情。

"乐哉十日饮,衎衎和不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十日相聚的喜悦以及他们之间相处得融洽,不留下任何隔阂。

"论事到深夜,僵仆铃与驺。" 描写了他们彻夜长谈,直至深夜,甚至到了疲惫不堪、身心俱疲的状态。

"颇尝见使君,有客如此不?" 诗人自问,这样的朋友难得,这份友情是否会让李公择铭记在心?

"欲别不忍言,惨惨集百忧。"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感到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内心深处的不舍。

"念我野夫兄,知名三十秋。" 诗中提到了“野夫兄”,这是对李公择的亲昵称呼,这里表现出诗人对于李公择才华横溢、声名远播的赞赏和怀念。

"已得其为人,不待风马牛。" 这两句赞美了李公择的品格,认为他无需借助外界的力量(比喻为“风马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年林下见,倾盖如白头。" 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相会时光的美好预期,即使到了头发斑白的老年,也仍旧保持着当初在林下相遇时的情谊和风貌。

这首诗通过多层次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轼深沉而真挚的友情,以及他对于人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与珍贵之人的珍视。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其一)

久客厌虏馔,枵然思南烹。

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骈头玉婴儿,一一脱锦绷。

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

我家拙厨膳,彘肉芼芜菁。

送与江南客,烧煮配香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其二)

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

园中亦何有,芍药袅残葩。

久旱复遭雨,纷披乱泥沙。

不折亦安用,折去还可嗟。

弃掷亮未能,送与谪仙家。

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和孙莘老次韵

去国光阴春雪消,还家踪迹野云飘。

功名正自妨行乐,迎送才堪博早朝。

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谣。

明年我亦江南去,不问雄繁与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游张山人园

壁间一轴烟萝子,盆里千枝锦被堆。

惯与先生为酒伴,不嫌刺史亦颜开。

纤纤入麦黄花乱,飒飒催诗白雨来。

闻道君家好井水,归轩乞得满瓶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