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人归乡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旅途劳顿的感慨。开篇“行人方倦役”直接点出了行者疲惫之状,而“到此似还乡”则透露出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即使实际上并未真正回到故乡,诗人也希望能有所依托。
接下来的“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具体描绘了景色,流水和青山都是家乡常见的自然景观,它们在这里不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情感的寄托。洛阳城作为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可能也是诗人心中的一个精神归宿。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则更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色的意境。溪水、云雾、洞穴、鹤影、松林、明月以及初冬的微霜,全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
最后两句“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担忧和旅途的无尽。晨钟即将敲响,意味着夜已深,行者又要踏上漫漫征途,而“天涯道路长”则是对旅程艰辛与未知的隐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是一篇典型的田园诗风格作品。
不详
无愁无累者,偶向市朝游。
此后乘孤艇,依前入乱流。
高眠歌圣日,下钓坐清秋。
道不离方寸,而能混俗求。
剑佩已深扃,茅为岳面亭。
诗犹少绮美,画肯爱丹青。
换笔修僧史,焚香阅道经。
相邀来未得,但想鹤仪形。
传衣传钵理难论,绮靡销磨二雅尊。
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
窗间挂烛通宵在,竹上题诗隔岁存。
珍重荆门郑从事,十年同受景升恩。
天高紫阁侵,隐者信沈沈。
道长年兼长,云深草复深。
如非禅客见,即是猎人寻。
北笑长安道,埃尘古到今。